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篇章之珠
篇章之珠
作者:马永欢

我在手机百度上阅读了《黄河文化如何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篇章,感觉仿佛捡到了一粒粒珍珠。

“只有着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才能活化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才能真正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给了我启迪,我们永平县的回族传统文化资源,在民族文化产业化中,思路应该如此: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那么,如何进行现代转化?“当前,在一些地方,县域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在较浅的表面,缺少深厚的学术研究支撑,难以全面展现县域传统文化资源的精华精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和阐释。比如;有的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范围、力度、深度都不够,以至于一些民俗的本色与乡土气息凸显不出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出现“跟风”现象,民俗文化呈现趋于雷同。为此,我们应重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以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基础,让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更加持久。”要有学术研究支撑!我们缺乏。

要科学确立县域回族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路径。“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要以创新为动力,在打造产业链上下功夫。要将重点放在文化资源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之上,充分利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精心打造县域传统文化品牌,科学确立县域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路径。”

以市场化理念为导向,开发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用文化品牌,引领文化产业。“以市场化理念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传统文化资源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品牌意识,用文化品牌引领文化产业。一要将重点放在挖掘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上,二要对本土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挖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三要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基因,以市场化理念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形成一个充满活力、良性运转的传统文化传承机制。文化市场的购买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传承的过程;同时,市场的拓展与产业的壮大又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极强的扩张力。这样两相作用,就能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研究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目标是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运用新语言新形式包装传统文化资源”,包装,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的一根重要环节,值得研究一番。“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品牌的宣传力度”,宣传,是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品牌树立起来的重要一环,需要研究,深入探讨。“宣传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才能实现吸引群众、扩大影响的目的。只有建立健全宣传的长效机制,做到宣传的全面性、长期性、稳定性,才能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性。”

我在手机百度上阅读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当代价值》篇章,深受启发,我们的文化首先是政治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文化,其次才是具体文化本身,比如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以鲜明的价值取向引领社会生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含义是文化上的包容互鉴与丰富多彩。我们必须努力推动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化解文明隔阂和文明冲突。”

我在手机百度上阅读了《叶兆言、张柠、黄国钦做客羊城创意产业园:对谈城市与文学》篇章,我感慨万端,因为城市与文学是我目前研究的时代课题,也是我目前文学创作的主题。

“近年来,文学界兴起以城市为题材的专题写作。”我也热起来。“书写城市必须处理人和陌生人的事物关系,城市人每天都在更新换代,在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下生活。城市的书写和生活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文字,成为我书写城市散文的风向标。

“近年,南京籍著名作家叶兆言最新力作《南京传》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南京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个叙事空间,更是一个极目远方的平台,一个看中国历史的窗口。”我写我们的永平县城,理念也应该如此,把永平县城视为一个城市传抒写。广东作家黄国钦说你:“书写城市传记,要避开现有的模式。潮州有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是的,城市传记有其模式,但每一个城市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在抒写自己城市传记时,要根据自己的城市特点抒写。“谈及为城市立传,黄国钦认为,历史上的东西一定不能虚构,作家的工作就是将史学家晦涩的用语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让历史的细节通俗易懂。”这道出了一个道理:为城市立传,要正确处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而且是要非虚构的抒写。

“近年来,著名文学评论家张柠介入文学创作,并以城市写作开启其独特的写作历程。”这说明,一些城市作家,开始走上城市写作道路。

我在手机百度上阅读了《对话阿来:文学有标准,文化互联网+”要出精品》篇章,印象深刻的是。

阿来说的文学标准是:第一条是给人认知的力量;第二条是提高人的审美;第三条是文学要给人带来智慧,不是看了后变得傻乎乎的,文学要引人思考、引人思想。

著名作家阿来的这一画龙点睛之言,让我激情澎湃,因为我走了十五年的文学路,如今才看见文学的标准:认知,审美,智慧。简明扼要的言说,仿佛一盏文学明灯,照亮了我继续前行的文学人生路。

我在手机百度上阅读了《美国作家:一般的穷人仅靠努力,很难改变命运》篇章,令人深思。

阅读,知晓人均水平之意:“从总体上看,我们这个社会总体的生活水平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这种飞跃是平均水平,很多时候是因为生活水平高的人变得更高了所以拉高了平均水平。”

阅读,知晓社会资源的分配之意:“社会快速发展下的社会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例如教育资源。拥有着更多社会资源的人,他可以用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去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那些拥有着少量社会资源的人,能拥有的也会越来越少。而且这种社会资源的拥有一般都是世袭制,所以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很多孩子已经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了,最后他们所努力的达到的程度也只是别人的起点。就像很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我们的父母一直都很努力,一辈子都在奋斗,这种努力和奋斗也仅仅只是让我们可以拥有很普通的教育资源。这种教育资源的拥有已经是我们的父母竭尽全力才争取到的。”我恍然大悟:“社会资源的拥有一般都是世袭制”,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来看,的确如此;“寒门再难出贵子”,让人浮想联翩,“起跑线”,“起点”,都是鼓励学生的漂亮之语,但意味深长,“最后他们所努力的达到的程度也只是别人的起点”,然而,已经不容易了。让人清醒地看到,“那些站在社会资源金字塔顶尖的人,一般都是有着雄厚的家底和受过良好的教育。努力的穷人也只能维持温饱需求。”

阅读,感悟不同阶层即底层人与上层人的巨大差异:“被社会资源限制在了一个固定的阶层里面很难跳出去,即便是你一天打六份工拼命的工作还是没有多大意义上的转变,贫穷的人在努力忙于自己温饱问题的解决,已经没有更多时间来提升自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里面最低级的需求就是生理上的需求,普通的穷人只能通过努力来维持自己解决生理上的温饱需求。这种对于自己温饱生理上需求的满足,无法与社会上层阶级精神上的满足所对等。所以再努力也很难和社会上层的人持平,再努力也难以有更好的发展。”底层人即普通人、平凡人,只有生理需求人,而上层人即贵人,有钱人,有精神人,有文化人,有教育人。这两种人为什么差异大?因为底层人的生活之局限于生理上的温饱,而上层人,不仅有生理需求,已经解决了温饱,超越了物质所需水平,不仅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得有营养,已经抵达精神享受水平。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理论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以此理论之光,照耀我需要思量的不同阶层生活,具有现实的认知与智慧意义。

我在手机百度上阅读了《王阳明:真正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篇章,感悟颇深,略记如下:

第一,“之所以我们看不惯别人,就是因为内心深处的不认同。实际上,这世间本无对错之分,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再加上各自的生活阅历不同,导致对事物的观点也就千差万别了。若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那就是道德绑架,一旦别人做的不合自己心意,就看不惯人家,这便是你的小人之心了。”

感悟:别人不认同,我认同,别人的话,我倾听。

第二,“现在人相处都讲究三观,到底何为三观呢?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观不同的人相处会很累,之所以累,就是因为大家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观点不同,常常会争执不休。”

近年来,我与他人相处时,感觉十分地类,也许人生已经进入老年时光,经历了太多,阅历不少,内心感觉太累,所以想躲进高楼小隐。然而,即使如此,但有些激动人心的话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如知己,会认同,如不是知己,将会引起不快,引起郁闷。如今阅读此文,让我茅塞顿开,找到了内心感觉太累之因,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与人相交,要“三思而后行”。

我在手机百度上阅读了《细读《湘行散记》,沈从文的散文技巧是什么?3个关键词让人顿悟》篇章,让我进一步认知著名作家沈从文抒写散文的技巧。

“关键词一:短视频。大家拍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人物、道具有时候比背景更重要。你看,那些网红主播们,有时候扯一块布当背景都不影响她们的点击率。这说明,背景可以虚化,但镜头前的主角必须突出。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我们每个人记忆中的故乡,其实都已经被时间虚化了,但必定有那么一两个极为个性的人物,对我们的影响巨大。这个人,就是可以为你的故乡代言的最佳人选。你看沈从文写他故乡凤凰的时候,就选了这么一个主角——滕回生堂的老板。”

这一短视频散文写作理论,我实践了十五年,我的散文抒写大部分是摄影散文,也就是短视频散文,虚化背景,突出镜头前的主角。

“关键词二:蒙太奇。拍短视频的重点,在于一个短字。用最合适的时长,演绎最让人过目不忘的事物,观众喜欢看,看了也会印象深刻。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达到这种短小精悍的效果,沈从文在剪辑故事片段的时候,就巧妙的运用了一种类似于电影剪辑的蒙太奇手法,让节奏变得十分紧凑。沈从文在讲述“寄父”和他的滕回生堂的故事的时候,是如何通过剪辑,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故事,拼接在一起,从而让节奏紧凑,引人入胜,让人手不释卷。节奏紧凑、画面感十足,非常有可读性。”

2020年我抒写的散文,抒写的摄影散文,抒写的短视频散文,山西作家王友明看后评价:马老师的散文写作风格变了,与以往不同。因为我的散文突出一个短字,突出短小精悍的文风,我国传统散文就是这样的,著名散文家王剑冰老师也如此倡导,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倡导。突出短小精悍,就是要学会剪辑素材,节奏紧凑,画面感强,不要搞流水账,舍不得一些素材。

“关键词三:小道具。视频画面中,道具一多,就会显得乱。作文也是一样,焦点要突出。沈从文加以特写的道具,只有两样。一是寄父练功的木桶,二是桥墩里的罂粟花。从过去,到现在,作为线索,提示着今非昔比的悲凉。”

散文写作,要突出焦点,删除不必要的“道具”。增强画面感,注意焦点要按照顺序抒写,切忌不要颠三倒四。

我在手机百度上阅读了《文学经典基于扎根时代的创造性劳动》篇章,感觉散文写作的理性认知提升了。

第一,扎根于生活的沃土。

“农民之子的身份、传统文化的深刻浸润、柳青等前辈的文学熏陶,使路遥和陈忠实具有强烈而浓厚的家国情怀,不仅认识到扎根民族生活的沃土是文学的生机所在,而且认识到把握时代脉搏,思考与探寻历史、文化、社会等重大命题是文学的重要使命。在他们那里,文学超越了个人生活的小天地,获得了厚重的历史感。”这便是我要遵循的散文写作的指导思想。

第二,用辛勤劳动培育文学的果实。

“路遥和陈忠实都自觉而深刻地认识到,文学创作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性劳动,难度大,强度高,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创作伟大的文学作品,则势必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式的持久战,切忌急功近利,务必远离浮华,尤其是必须适应同长时间的孤独与寂寞相伴,需要作家付出全部的劳动、智慧和心血。”我连续不停地写作十五年,几乎天天写,深刻体验了用辛勤劳动培育文学的果实之道。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果戈理《死魂灵》感想/张国强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