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柳映江潭笔有情 风吹柳花书溢香——读刘彦平《滹沱柳岸》
柳映江潭笔有情 风吹柳花书溢香——读刘彦平《滹沱柳岸》
作者:王璐

       把城市的根留住。
       城市的根在哪里?作者一路寻觅。
       啊,城市的根在农村,他寻觅在这座城市的原点------石家庄村。
       啊,城市的根在铁路,他寻觅在京广、石太铁路在这里的交汇点。
       啊,城市的根在产业,他寻觅在城市的东北工业基地。
       啊,城市的根在东垣,他寻觅在2400年前的中山国的故郡。
       啊,城市的根在滹沱河,他寻觅在岸边,望着宽阔浩荡的河流,抚摸着垂垂的杨柳,好像回到母亲的怀抱。
       城市的根在西柏坡,城市的根在常山,城市的根在正定······
       手捧工友刘彦平惠赠的散发油墨芳香的《滹沱柳岸》,耳目一新。岁月匆匆,友情醇香。我为作者热心文化,情系桑梓,勤奋笔耕,敬业爱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家国情怀而感慨,作者在古稀之年奉献出这样一本厚重的书,可喜可贺,可敬可赞。人生从不亏待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
       回首如烟往事,正如书中作者所言:我们共同就职于当时赫赫有名的石家庄棉纺二厂,一个近八千人的国企大厂,有着44年工龄他,见证了棉二从辉煌业界到改革发展的风云历史。解锁往事,回望步履,壮心可鉴,我们都曾经那么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奉献精神从事自己的工作,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热情,幻化成一缕春风,充盈自己,温润他人。曾经的风雨侵蚀,没有动摇我们对赖以生存的棉二的热爱;昔日的沧桑磨砺,没有消减我们和文字相亲的浪漫柔情。目睹了“棉结”的威力,见识了“疵点”的波澜,面对肆意的“破籽”,走过34年职场时光的我,更能读懂作者一路走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在散文中抒情,在诗歌中喝彩,在感恩中前行,冬去春来,滹沱柳岸黄金嫩,不负“祖国交给我的一把梭”,织出个经天纬地艳阳春的豪迈之心。 
       遥想13年前我们文字结缘,没有推杯换盏,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利益交换,彼此之间无欲无求,一篇散文,二首小诗,三言两语,心领神会,如晨露接纳朝阳一般磊落,这些文字情缘,于我来说算不上刻骨铭心,却让作者始终以“贵人”相称,以《茫茫大海,文友如灯塔》的浓情抒发成文。令我感动。作者自喻自己是鱼,“是纱海布浪的鱼,虽不能击长空,也要翔浅底;是纱线流淌的鱼,虽不能纳海川,也要吐呼吸;是金梭银梭的鱼,虽不能跳龙门,也要泛涟漪……”(引自作者的一首诗)我只是热心引荐,就助力了“鱼儿”从翔浅底到泛涟漪的高度跨跃,热心引荐“贵人”一说,让生就一副热心肠的我,倍感受宠若惊。
       《滹沱柳岸》是一部散文和诗歌的合集,散文里有诗歌情,诗歌里有散文意。作者的散文语言凝炼而秀逸;诗歌情怀深沉而高远。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对工作于纺织国企的深沉感受,对个人的境遇倾吐的万千感慨,笔墨心扉,唤起的共鸣,字字句句,行云流水,光风霁月,悦人耳目。

       第一部分“散文”,从“柳映江潭底有情”到“旧苑荒台杨柳新”; 从“万家杨柳青烟里”到“清江一曲柳千条”;门前学种先生柳”到“风吹柳花满店香”;从“柳边人歇待船归”到“羌笛何须怨杨柳”及“柳岸风来影渐疏”单看九个辑部的标题中就可窥出作者以柳用意的语言技巧,从博览群书到纸上抒怀;从手机拍照到落成文字;从实景采风到文稿成书。145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他对燕赵大地的无限深情和无比热爱。其中囊括了作者的经历、见闻、感悟、随想,涵盖了家乡山水的抒怀、亲情暖意的场景、时代风情的展现,国企人生的印记、徜徉岁月的思考。从“抱布贸丝的纺织街”到“至今思少年,不肯忘桥东”,醉心国企,栖落石门,和这座城市,一起摇滚,结伴同行,心相印,共未来,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在脑海中回荡。
       第二部分诗歌,分为“柳色黄金嫩”和“月上柳梢头”二个辑部,53首诗情画意的美妙弦歌,爱在字里行间,情露丹心浩笔,涓涓文字,百转千流,甘醇清爽。饱含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工友、对家乡、对山水,对花草、对变嬗等飞速发展的前世有缘,今生相约的深情厚意。有的诗直白,有的诗含蓄,有的诗咏史,有的诗抒怀,行笔迅捷,斑斓多姿,姹紫嫣红,清雅如莲,显示出作者能歌善赋的才情。例如:《拉锁坏了》一诗,背景就是我去给作者送打印稿,刚进他的工作地,我手机响起电话铃声,我急忙拉开衣兜拉链,接听电话,拉链却坏了,掉到地上,很平常的一件小事,作者转天就写出10行耐人寻味的短句,素笔天成,思之有味,言有尽而意无限的意象与思维,惊讶了办公室众人的心。
       作者作为土生土长的老石家庄人,居住在本地黄金地带“汇翠家园”的他,对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家乡的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都有着“知根知底”的深入了解。把记录家乡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民间传说,作为一种使命,在笔下不断转化成翔实、优美的文字就是他的见证家乡历史,热爱家乡的大爱情怀。这样的热心记录和探源寻踪,确实下功夫,写《大夫第》作者实地考察“独秀于野”的奇石山,询问当地土著、石刻老者、查找文献和走访,收集整理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用手机拍照,写成文字,记录下来……这些年,无论酷暑严寒,作者去过鹿泉高庄、元氏常山故郡、石邑故郡,房子故郡,绵缦故地等诸多历史遗址,编写成不同形式的作品。作者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作者先后五次瞻仰革命圣地西柏坡,向《海港》里的马洪亮,退休后走遍石家庄,为城市的发展变化引吭高歌,以一己之力有感而发,或文或诗,不写,难以平心沸。敏锐的文化嗅觉,开阔的文化视角,深入的文化追求,业余的文化探究,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广的文化情怀。退休前他的写作为国企棉二留影笔录,退休后则老当益壮,笔耕不辍,数十年日积月累,形成了这部二十万字的书。用作者所言:以此报答祖国,滋我养我一生的热土……
       他笔下的写的许多人我都熟悉,比如企业党委书记何祯贵、胡绪利、党委工作部部长刘向阳等,还有河北省博客联盟主席李东顺、河北省散文协会会长梁剑章、资深媒体人赵富山老师和刘臻大姐夫妇、以及活跃在河北省的作家余香敏、李文娟、鲁荣琴、张月娥等,她们的作品和书籍我也曾拜读过,所以当我品读到作者对这些人和其作品读后感慨的时候,轻而易举就能引起共鸣,作者的思维角度、才情和知识的积累都让我心生敬佩。
       《滹沱柳岸》封面设计简洁唯美,风吹杨柳飞燕斜,柳岸风来满目爽,柳叶轻摇山映水,柳摇风吹润我心,在炎炎夏日,满眼翠绿,书中赏柳,是眼球和心灵的双重盛宴,简直是妙不可言。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城市振兴战略,其中包括了城市文化的保存和复兴。城市的“根”与“魂”,对于城市繁荣起着先导和引领作用。如何传承城市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作者用脚步丈量这个城市的每一寸热土和宝地,用雅韵流芳之笔助力城市发展与振兴,以普通市民触觉生动诠释和彩绘城市之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忘了为刘彦平的桑梓情怀点赞。

左:王璐   右:刘彦平

       刘彦平,网名滹沱柳,1953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函),退休后,他积极投身河北博客联盟等组织的社会文化公益活动,成为石家庄市网络文化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自1976年在石家庄日报发表诗歌以来,散文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情感之河的滚滚浪花。诗歌《在西柏坡的山岗上》收录在《太行礼赞》一书,诗歌《棉二记忆》13首收录在《河北诗人作品精选》一书,散文《李庆华和他的“铁指办”》收录在《石家庄文史资料全书》桥西卷,散文《美人迟暮纺织街》收录在《城运华章》一书。大道至远,鸿图至简,山川之美,人生乐趣,不过如此。愿刘彦平在散文与诗歌的天地,笔耕不辍,乐在其中,以庄子笔下“鱼”之姿畅游,诗文并进,年年有“余”!他活出了别致的自己。以读书丰润灵魂,以远行滋养身体。
       曾经在纱海布浪忙里偷闲的自娱自乐的时候早就被无数个铿锵采风足迹所取代,文字舞台逆风飞翔的惬意美妙!作者眼有星辰,心怀大海,生命以痛相吻,作者以柳轻舞!
       我深知自己是个地道的“俗”女人,没有什么大理想,一旦偶有闲情,便会为自己泡一杯咖啡,静静地倦在沙发一角,读一本赠书,几页短章,两首诗,一阙词……在持续不断的阅读、书写、记录中,我充实而快乐,阅读就是悦读,无意的书写,散漫的抒发,我总会收到各路师友亲手馈贈给我签名佳作,我庆幸自己在阅读中,著书立说,沉淀了思想,唯美了的业余爱好,是阅读把我自己每一个庸常的日子涂得诗意安然。
       窗外绿地吐着清新……暖阳晒到懒洋洋,香茶品到寡愁肠,诗词读到心舒畅(引自书中《此刻正是读书时》)笔墨的精炼,妙文的如花。旧苑荒台画连诗,滹沱柳岸诗如画
       剪一段《柳岸风来影见疏》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把最平淡的退休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意义的事,在喧嚣中品位隽永,在凡尘中独守飘逸,在浊世中散发馥郁,在逆流中坚守风骨。
       研读书中字字墨香,续写读后句句畅想,窗外是嘈杂的,内心却是静谧的。匆忙的是光阴,忙碌的是生活。我们都是岁月的过客,空手而来,赤手而去,在岁月的尽头,终成云烟。相识时要好好把握,相处时要坦诚相待,不管世界如何喧哗,红尘过往,感谢所有走进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眼前的拥有,感谢生活的历练。无论行至何处,怀揣一份平和与淡然,忙碌且充实的悦读,往往也蕴藏着最踏实的心安。
       曾经以为,变老和我很遥远,不经意间却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时光流水一般,转眼已半生。
       新书一部喜相逢,每一页都散发着岁月的芬芳,每一句话都点染着心灵的光芒,每一个字都镌刻着友情的清香,滹沱柳岸笔墨香,柳岸风来诗满楼。

       2023.8.14

       刘彦平,石家庄人。1953年出生,1969年进入石家庄国棉二厂,2013年退休。曾做过车间干部,助理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函),大专学历。
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爱好诗歌、散文。至出版20万字巜滹沱柳岸》。

       王璐,网名:璐叶芳菲,六零后,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文字散见于各类书刊网媒,偶获小奖若干。个人文集《灵丝织锦》2016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星光灿烂 风骨傲霜 ——读郭书民《月光下的星雨》随笔

[上一篇] 古典意蕴的现代重构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