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县城中心(淇县古称朝歌),相传是殷纣王为登高摘星揽月所建,后来据说成为比干被剖腹挖心的地方,所以又叫摘心台。
摘心台公园大门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摘心台公园游览。拾级而上,摘星台是一个并不十分高大的建筑,台基是一座夯筑土台,下层为龙山文化,上层为殷商文化,迎面建有牌坊,两侧绿树成荫,台顶建有观赏亭。传说纣王宠幸妲己,每每与妲己登台观景。如今,风吹雨蚀,摘星台的雄姿已不可与当时同日而语,但登临台顶,故都朝歌景色仍可尽收眼底。
摘星台遗址全景
台基处的标识
在通往台顶的台阶一侧,立有醒目的标志“比干摘心处”。
“比干摘心处”标识
摘星台亭榭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河南鹤壁市淇县)。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为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幼主帝辛,即纣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比干被纣王残杀,终年(公元前1063年)63岁。
公园内的比干像
公园内的“三仁祠”,供奉比干、箕子、微子
话说纣王晚年残暴无道,误国害民,微子多次劝谏,纣王都不理会,微子愤而出走。比干说:“主上有过,百姓遭难,不去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说,就是不勇。为社稷而死,才是大忠大勇!”他毅然登上摘星台,一连三天强谏不走。纣王恼羞成怒,说:“听说圣人有七窍玲珑心,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什么样子!”命令把比干的肚子剖开,挖出心脏。
传说比干被摘心后仍然不死,忍痛而去。走到朝歌南35里卫辉境内时,路遇卖空心菜的老妪,这老妪是妲己变的。比干问:“菜无心不死,人无心若何?”老妪回答:“菜无心不死,人无心即死。”比干登时血流如注,当即毙命,今卫辉境内有比干墓,比干墓四周多空心草。
[下一篇] 汪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