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一首诗歌两人议
一首诗歌两人议
作者:董瑞玲 高建河

董瑞玲(廊坊):

张炳吉(赞杨)会长的《五绝·夜归草堂》把我带入了月光下空旷、静谧的山野,我似乎身临其境,正漫游在那无人的山野小路。

他是这么写的:“峰向寒天立,人从月下归。清幽生野路,空寂满心扉。”

在赞皇山的深处,种诗草堂静静地隐匿其中。夜幕低垂,山峰在寒天中坚毅伫立,似是忠诚的卫士守望着这片山林。我踏着月色归来,月光如水,倾洒在蜿蜒的山路上。四周静谧无声,唯有我的脚步声轻轻回响。山野间弥漫着的清幽气息,丝丝缕缕沁入我的肺腑。这一路的宁静,让我的内心也满是空寂之感,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被远远抛在身后,此刻,心中唯有这山间的宁静与自我的存在,简单而纯粹。

高建河(衡水):

我不去阐明这首诗的意境之美,也不去探讨诗的技术之精到。我只想问,诗人为什么夜归草堂?或许诗人在娑婆世界里堪忍了一天,为事业打磨,为生活奔波,置身于喧嚣浮躁,车水马龙。夕阳端起酒杯的时候,诗人卸下重负,踩在野路的清幽上,虽然有些凉意,那份惬意却不是他人所能收获的。

我再问,诗人为什么要去山上的草堂种诗?草堂,顾名思义,应是个简陋的住处,不过,有草为伴为临就足够了。在这里,能够摘下面具,脱去浮华,明见心性,看到真实的自然和自己,极具自由自在,在这里种下诗的种子,一定会结出清灵、静寂的诗果来,人们吃了它会再活三千年。

我还得问,诗人何时邀我去草堂住宿一晚,也种出一首诗来?

                

[下一篇] 山居秋暝中的灵台叩问 ——读赞杨先生《九月九日山居记志》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