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颖川 本名刘维燕,曾用笔名吴雁之、珂殷、俞夫、阿童等。1936年生,河北蠡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早年攻读于保定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大学毕业后,不论从事中学语文或哲学教学、广播电视大学写作教学,还是党的宣传工作,从未疏离砚墨。1984年奉命组建涿州文联。曾任涿州市文联主席、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南京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文学评委。出版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荷花赋》《羽片集》《临窗集》、文论选《散文夜谭》、传记文学《阿樱传》、长篇文艺随笔《写人笔记》、系列散文《与燕子的对话》、短篇小说《婚事》《葫芦三儿》等。作品收入《当代散文精品选》《中国作家名篇欣赏》等多种选本。传略载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华人物辞海》。
小 泉 花
小泉花不是神话世界中的角色,而是自然界从不惹人注目的无名小泉的爱称。
今年暑假,我走访了古郡涿州著名的“稻地八村”。足迹所至,村边、池畔、路侧、旁宅,到处可以看到小泉花的隽永的倩影。
那无数的小泉花,从沙石缝隙涌出地面,打着旋儿,翻着花儿,按照它特有的节奏,滚动着,跳跃着,欢唱着,汇成一股股波光粼粼的小溪流,条条银线般地镶嵌在稻地八村碧绿的地毯上,大有南国风味。这里的老乡深情诗意地以“小泉花”名之,我想,是不无道理的!
不消说,小泉花的容颜,比不上浙江杭州的虎跑泉,山东济南的趵突泉;也比不上贵州安平的珍珠泉,四川新宁的雌雄泉。然而,小泉花小则小矣,却有它生存的价值。一位白胡子老人——他是稻地八村博古通今的“秀才”——告诉我:他们这一带种水稻,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泉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小泉花水质优良,甘甜清冽,滋润的稻米色香味俱佳,为世人乐道,明清王朝时,曾是专供封建皇族食用的“进贡米”。老人谈到这,吟起了“新荷早稻望无边,灌田绿水响涓涓”的诗句。他悠然自得地对我说:“这是古代诗人留给俺们的‘遗篇’!”
眼前的见闻,给我的心灵又打开了一扇窗子。怪不得中国历代诗人颂扬这里是“小江南”,怪不得美籍教授张捷迁先生赞誉他们是“得天独厚”,原来小泉花有着如此惊人的历史功绩。
在短暂的几天访问中,我对小泉花的“身世”做了一点饶有兴味的调查。相传,远古时候,这里流经一条号称四十里小混江。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经过无数次地壳运动和地貌变迁,小混江不复存在,却给人间留下了一座隐踪潜形的地下水库——据说,这正是小泉花的秘密所在。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还不能断言。假若我是一位水文地质工作者,我将搜集地方志中的有关资料并据以进行实地勘测。这不但有助于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丰富水文地质科学的内容,而且根据历代泉水分布情况,扩大水源,让更多的小泉花为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归途中,我沿着清冽澄碧的小溪流缓步而行。溪水中,尾尾游鱼,脉脉水藻,颗颗卵石,尽收眼底。
我饱尝着一路旖旎的风光,回味着几天来耳闻目睹的诗的画卷,画卷的诗。我的感情的溪水,倏然间飞起了一连串晶莹的浪花。
自然界的花卉,各有其特性、色泽、香味和作用。
我们的小泉花,也自有它的特色和风采:它是那么真实、自然,又是那么秀美、清新,清新得如同一篇闲适恬静的散文诗。
它问世以来,貌不惊人,默默无闻,从不炫耀自己,静静地不知流过了多少世纪,年复一年,灌溉着稻地八村的万亩良田。它和绿色的小生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它用它那清澈柔和的、味道纯正的,香醇如酒的圣洁之水,滋润着每一张修长的叶子,浸润着它们的每片叶子的脉络,使活泼泼的秧苗更加翠绿,金灿灿的稻谷更加殷实。
它不因其小而自卑,更不因其功而骄傲。它懂得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这正是我们的小泉花崇高品格的特征,灵魂之美的写照!
我从未陶醉于酒,而今却不能自已地陶醉于小泉花。如果我是一位作曲家,一定选用最美的音符,去谱写一支《小泉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