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陈茂才:胸纳乾坤气, 笔生墨海风
陈茂才:胸纳乾坤气, 笔生墨海风
——陈茂才先生书法生涯侧记
作者:赵刚

《沧州骄子》系列丛书征稿

胸纳乾坤气, 笔生墨海风——陈茂才先生书法生涯侧记

作者:姜天群

    陈茂才,1953年生于河北黄骅,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院院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他从渤海之滨一个普通的乡村走来,十多岁时痴迷写字,近五十年的习书生涯,终于人勤业成。其书法风格雄强豪迈、率真俊逸、质朴浑厚、大气磅礴,线条动静相依、流畅劲朗,墨法含韵、空灵变幻,荣获文化部笫八届群星奖。被河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著有《当代河北书法家陈茂才精品选》《陈茂才书法作品集》《新春联书法集萃》。主编《鹅池点墨》《百年中国书法(当代卷)》等。河北电视台为其采播专题片《墨境——陈茂才》。

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大洼
    人这辈子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大洼就是陈茂才生命里的根。读初中时赶上大字报铺天盖地,别人写了大字报拿来让他抄,贴出去比比谁的字好。老先生们往墙上写毛主席语录,他看得入迷。谁家春联写得好,他就站在门口揣摩。书法的嫩芽从这里开始生长……
    他的母亲勤俭持家,攒些鸡蛋叫他去卖钱扯布做鞋面,可他竟买了喜爱的纸笔练字,母亲心疼又欣慰,不责不怪,全力支持。父亲虽不像爷爷识文断字,但有文化有见识,只要看到他在学习便不让他去干活。他感恩父母的关爱,学习更加刻苦,写起字来也越发勤奋忘我。
    他理解家中的艰辛,常取锅底灰融水为墨,用木棍作笔,在沙地上练字,苦寒中的坚守,使他小小年纪就有了书法的兴趣。
    那时,教室讲台上方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墙壁上的语录,乡里、校内开大会写会标都让他来写,颜体、柳体或美术字都用上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名贤集》的第一句话,那是他的爷爷留下的一本薄书,他爱不释手,反复读、写、背,以蝇头小楷抄写数遍,并装订成册。后来“闯关东”的陈茂德、陈茂林兄弟探家时发现后,每人带走一册。
    在农村生活20年,是他书法启蒙的岁月,磨练了定力,可谓“孤灯清冷心澎湃,长毫淡水神淡然”。

他让书法承载了军人的雄强威武
    1972年12月,20岁的他应征入伍,1988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92年转业时为正营职干事。书法从魏晋而来,后人应当效法。20年的军营生活,让他对书法有了更冷静的思考。他开始把视野放得更宽更远,在先贤碑帖里寻找书法正源,继承传统书法的基因。军人的坚强、英武之气,潜移默化注入笔墨,彰显着他较强的个性风格,也直接影响着他对魏碑楷书以及榜书的钟爱。
    在新兵入伍十个月的训练过程,他晚上抄写板报。自己撰稿、插图,毛笔粉笔都用上。三、五天换一次,从不觉得麻烦和疲倦。1973年北京军区司令部举办板报比赛时,他获得一等奖。
训练结束后,他当了卡车班班长,后来车队选他到队部当文书,期间坚持办板报。后来某军区司令部电影队挑选能写会画的人才,他被选调到电影队,开车、放电影、办板报,制作放映幻灯片。军区服务社橱窗里的展板每月换一期,通栏标题和内容抄写他是主力。每年春节,司令部军区大院、幼儿园门口的春联都是由他来写。
    当时的津贴费,他大部分用于买纸、墨和字帖,有时纸用完了,就拿报纸练。在当文书期间,因为管理图书室,看书也方便,他读了不少书,对书法的认知也逐步从感性过渡到理性。练字也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上的变化,魏碑、汉隶、二王、宋四家等名贴,他临摹了一遍又一遍。
    在军营,除了常规的训练,他开始关注书法技法背后的书法之道。上世纪80年代初,书法渐热,军区司令部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利用业余时间办书法培训班,请名家到部队讲课。启功、李铎、萧劳、欧阳中石、刘炳森等都曾授过课,让他有机会认识了很多书法名家。
    提干后他被调到山西娘子关的一个直属部队,任文化干事兼电影组长,经常在周末到太原、阳泉等地请书家授课。1989年,总政文化部推荐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在学习的道路上,他努力以古为师又探索自我特色,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他以天地为师、以古圣先贤为师、以经典碑帖为师,一谦四益。在军队期间,他接触到了不同风格的书法家,曾尝试把军人的严谨、雄强融入笔墨,注入线条。或许遒劲潇洒的书法风格就是那时形成的。

他让书法有了更开阔的时代意义
    1992年9月他转业到沧州工作。1994年又调到石家庄,主动放弃从政机会,他认为书法艺术才是个人正确的选择。到石家庄地税局工作后,单位领导为他提供了非常宽松的工作环境。
在众人的关心下,他尝识借助碑刻的崎岖以强筋骨,借助书帖之精妙以藏底蕴,融于右任之宽博开张的体式,郭沫若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律于一体,让书艺风格的个性化饱满起来。这年,领导推荐他题写“河北迎宾馆”五个大字,悬挂在大楼上方格外引人注目。陈茂才这个名字,以及书法开始出现在省会公众的视野里。
    1996年,领导将题写“河北会堂”榜书的任务交给了陈茂才。那一刻他觉得荣幸又有压力。如何写的与众不同,又不被行家笑话,需要好好斟酌。他查阅历代书家的资料,不敢马虎。尤其是榜书,更不能随便,比如“河北迎宾馆”适合写得洒脱且有动感,而“河北会堂”四个大字,则要庄重阳刚,雄浑高雅。为此,他融合了魏碑、汉隶,揉以行书之气势,力争既有隶书的浑厚,魏碑的粗狂,更有行书的流美。每个字写了不下百遍,然后选择最好的组合在一起,历时两个月,写好四个字,可想而知何等用功。专业书家认可,普通群众喜欢,茂才感到欣慰。以后,他又书写了龙泉大桥、河北省科技馆、裴艳玲大戏院、晋中市博物馆、衡水植物园等百余块牌匾。
    工作稳定后,他开始尝试将书法创作和书法普及推广结合起来,通过省书协这个平台,搞了不少展览和笔会,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获得省内外大奖若干。著名书法家旭宇先生夸奖茂才:“强健名燕赵,大河笔下流。”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地带有了理性、清净、爽利、稳健、刚毅的特点,也为更多的朋友所喜欢。有书家评价道:“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对此他没有陶醉,反清醒如初,笔耕不辍,忘却秋月,痴迷于墨海。
    2007年,他去首都师范大学上研究生课程班,给自己“充电”。得到欧阳中石等先生们的指导,书法水平大提高,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很多“同学”,让自己的艺术不断有新的“刺激”,实现一些新突破。
    有道是“竹密无妨流水过,山高不碍野云飞”。陈茂才希望自己是一个书法艺术的唯美主义者。有评论家认为,他具有很强的驾驭大字的能力,他的榜书,整体风貌是豪纵恣肆,古朴老辣,用笔斩钉截铁,或疾或徐,笔笔到位;用墨或枯或湿,或涩或润,恰到好处;结字通灵变化,雄浑天成。他的蝇头小楷,如雨打芭蕉,清绝峻爽。尤其他的行草,善取连绵之势,一气呵成,蔚然大观。可以看出,他在书写时的怡悦与激情,也可以看出他追求尽美尽善的情趣。从此,他的书法作品已经打上了深深的“陈氏”烙印。
    2005年秋天,茂才随河北省文化代表团出访欧洲,其作品被比利时首相、王储等诸多政要钦羡收藏,令其对中国文化叹为观止。2010年之后,他3次以艺术家的身份造访台湾,进行两岸文化交流。所到之处,或现场泼墨,或即席演讲,赢得广泛赞誉品。
    书家要有公益之心、感恩之心、回馈之心。他号召同仁们积极拿起毛笔,有所作为,不断参与公益活动。抗洪抢险,非典肆虐时,家乡渔村的村民因吃水困难时,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希望工程、文化下乡、再就业工程、慈善总会等部门每次举办社会公益活动,他都积极参加。
    2014年,年愈花甲的他,发起创办河北书画院。“传承经典、创新文化、弘扬正道、筑建文明”的办院宗旨,定格了书画与社会的特有载体模式。办院以来组织大小活动近百余场,2015年全国助残日,他组织200余位书画家义卖义拍,筹得160万元善款,全部捐给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得到省领导的肯定和赞誉。他多次带领书法家们进校园、社区、部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建立书画教育基地、书画创作基地、书画教研培训基地等,公益规模不断扩大。

    胸纳乾坤气,笔生墨海风。陈茂才决心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继续扬帆远航……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下一篇] 沧州艺海弄潮人——著名导演张占军的事迹

[上一篇] 书画家胡晓祥国画之钟馗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