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情真意切的根性书写——读《清风絮语》的点滴感受
情真意切的根性书写——读《清风絮语》的点滴感受
作者:冯小军

万文丽女士的诗文集《清风絮语》饱含着大量的人文信息。从“燕赵时评博客圈”到“河北省采风学会”,记录了河北省会石家庄文化圈儿里的不少事情,我想这一定与作者与这些组织多有接触,深入其中有关。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步发现,这些平台和窗口为作者带来了丰赡的文化信息,促进了她观察和记录生活的文化自觉。通读全书,我认为最核心和亮眼的地方在于作者对亲情、友情和故乡情的描摹。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万文丽联系我,把《清风絮语》部分书稿发我过目,希望提些意见,以便让即将出版的书籍更完善,我很高兴。那时我差不多和所有人一样宅在家里,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万文丽的书稿宛若一股清风吹进了我的心田。前几天万文丽又把已经出版的书快递过来,带给我愉悦的心情无以言表。我感觉结交年轻朋友真好。当下疫情虽然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毕竟还在疫期,于是我又认真读了一遍。这样前后两次阅读,越发产生了要对这本书说道几句的冲动,下面我就围绕着情感的话题讲讲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书中多有血浓于水的亲性展示。亲情是什么?我认为它是人间最不能动摇的真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愫。亲情散文谁都能写,但是写得出彩不容易。万文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自然也就有了不同于旁人的表述。我注意到,在本书篇目顺序的安排上她把写婆家人,诸如大伯哥和公公的文字放在了自己亲生父母之前,这样的顺序安排触动了我。这是一个细节,也是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当今时代考验一个人尤其是女人的一个重要问题。君不见,多少已婚女人不愿意和公婆住在一起,也不会把公婆的家当做自己的家。不妨设问,在一个女人的心目中亲生父母与公婆之间,他们亲情的分量一样吗?难道这是万文丽的无意而为?是书写时间决定的?我想应该不是。这个事情我没有问过作者,但是我想这无关紧要。往往越是无意的东西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品性,暴露出一个作者的心灵轨迹。在第二辑《亲情永驻》里面,作者写了很多与自己公婆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细节,虽然没有小说等虚构作品那样的生离死别,性命攸关,但是在散文体裁真实性的原则下,我还是捕捉到了万文丽与公婆的日常生活里的实实在在的人间真情。这里边有作为一个母亲的舔犊之情,有对公婆的孝敬之情,有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报答之情。在《怀念公公》一文,作者从走进赵家的第一天甚至更早写起,从和爱人谈恋爱写起,她最先写道,同事对赵家情况的介绍是“我男朋友的家庭属于书香家庭,未来的公公是建筑专家、学者。”接下来作者写了见到公公时的天气,甚至描写了公公的人物肖像,还有对公婆的身世介绍,写公公在社会上的口碑,病逝后来送别的人络绎不绝的情况等。文字不长,行文朴素,却把一个自己尊重的长者的人生经历和他在家人和社会上的地位全盘展示出来。在写公公的同时,作者也一步一步地交待出自己走进这个家庭的经过。我想,书写亲情的散文多如牛毛,我认为万文丽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这一个”。鉴于此,我认为她的亲情书写不是无病呻吟的,值得肯定。尤其值得那些把公婆当成服务自己的工具,当成啃老对象的人需要读一读,想一想,匡正一下自己的言行。

她在《我的父亲》里写到,“都说父爱如山,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更像一条清澈的河流。时而欢快,时而温润,为我的童年、少年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留下了很多美好定个的记忆。”她写《我的母亲》:“我和弟弟每日下晚自习回来,都要爬一段很长很陡的高坡。母亲每天都站在家门前的铁路旁边等着我们放学归来,只要远远看到我们的身影,就会想铁路值班员给火车司机信号一样,用手电筒向我们照来。那是母亲的信号,让我们姐弟感觉到不尽的温馨、踏实和幸福。”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在万文丽文字的斡旋下灵性生动。旁人父爱如山,她是父爱如河。亲情虽然都是亲情,万文丽父亲的爱是独特的,母亲的手电筒的信号是独特的。个性鲜明,温润暖心,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其次,书里更多地展示了伴随她生命进程的友情。其实,友亲是比亲情和乡情更加珍贵的一种情感,它的感情基础往往是无条件的,超越骨肉血亲,超越国别地域,这是它超越其它感情的奇特之处。通读万文丽《清风絮语》,56篇散文,新诗和旧体诗34首,从第一辑《倾听心音》到第七辑《诗情诗意》一路看过来,一边读她的书,一边回想我和万文丽多少次共同参加采风活动的点点滴滴,从她那修眉俊目和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里,从她的家庭背景,婆家的社会地位等方面打量下来,感觉万文丽女士是一个生活美满和谐,事业顺风顺水,有很好家教和生活水平的人。虽说人之为人谁都会有酸甜苦辣,但从总体上看万文丽是一个没有多少颠沛流离、命运跌宕的人。俗话说文如其人,阅文知人。不难看出,万文丽在比较优渥的生活环境中一路读书、参军,走出军营后又在省会城市生活,在省属国有企业担任中层领导职务多年,无论家庭生活和社会角色可以说都是优裕丰满的,是与时代发展合拍同步的。我感觉这很重要,决定着她的著作《絮语清风》的总体基调,还有由此产生的与人交往的诸多方面。这决定了她生活工作的圈子和人脉,自然会产生属于这一个层面的丰富多彩的友情。《织锦文情溢芳菲》是一篇读后感,品读的是文友《灵丝织锦》的诗性文字。与它类似的还有《又闻故园达子香》、《文情润晓昏》、《聆听一位文化行者的足音》等,都是文友之间的唱和文字,其友情绝非一起搓麻将,东家长西家短的咬耳头根子所能比拟。在《絮语清风》第七辑“诗情诗意”里这种友情的记录更多。《闺蜜赠杯感怀》说,“杯中日月长,袅袅沁心房。恰似梅红放,情深似暖阳。”闺蜜赠杯,作者赠诗,友情高雅。《赏荷》:“荷池掩碧苔,菡萏悦然开,倚户凝香露,婷婷待客来。”连休闲赏荷时也想象自己曾经等待客人见面的那种感觉。类似这样的诗歌作品还有《文友聚会小记》:“故知今见面,执手叙情缘。絮语情未尽,匆匆日已偏。”写的是与朋友见面有说不完的话,说着、说着太阳落山不舍分手的情形。而《同学聚会小记》:“同乡齐聚鲁,杯酒忆芳华。醉意随风起,红颜映晚霞”,记述的是老同学见面后饮酒叙旧的情形。脸喝红了,像晚霞那样好看。反映了经济发展,时代进步背景下友人之间交往的真实情况。

再有,书中对故国情怀的展示也很动人。现在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故乡,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在为了生计苦于奔命的人群里,有多少人在步履匆匆中走丢了故乡?读万文丽的《清风絮语》我感到作者是一个有故乡情结的人,而且还不时地走进故乡,品读故土。初夏秋冬,四时演替,作者对故乡的秋赞美有加:“我的家乡依山傍水,每到夏天,山峦叠翠,万顷林海一片碧波,绿波荡漾,郁郁葱葱,喝水蜿蜒清冽,天蓝云淡,景色壮美。”又在心中不断地回忆家乡的林间物产:“在家乡四周连绵起伏的碧波林海中,生长着各种天然绿色的山珍、野果有北国红豆、蓝莓、稠李子、山丁子、高粱果、羊奶子、谁葡萄、蘑菇、山木耳等,也生长着各种野菜和珍贵药材,有各种飞禽走兽出没,兴安岭的森林中有太多的宝藏。”作者感叹“每当我触到乡情的字眼,我都会思念故乡的亲人,儿时的伙伴以及那万顷森林!”她身临其境地历数家乡的美丽风景,描摹那里的风土人情。即使外出旅游看到大雁也一下子想到故乡。她的《秋日咏怀》诗写道:城郭秋意落,陌上百花黄。雁去情丝起,声声问故乡。一个游子思乡的画面跃然纸上。在《走进敖乡》里,作者详细描述了鄂温克族敖鲁古雅的民族风情,重点书写了他们以驯鹿为生的民族独特性。“这种鹿被猎人追赶上就会把头埋在雪里,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这种鹿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更有趣的是,它们只要受到惊吓尾巴就会炸毛,瞬间露出白屁股,雄性的是肾形,雌性的是心形。”故乡特有的“四不像”在她的笔端娓娓道来,一下子就让我记住了。

万文丽书写故乡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乡情和亲情友情一起写,通过把三种因素打包,把它们混合在一起集束性地抒发情怀。这样的文字不少,比如她的《温暖的故乡情》就表现的比较充分。作者把回归故乡的感受,用温情、亲情和盛情三部分予以呈现,描写回归故土时的见闻,把几种情感自然融合,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一个游子回到母亲怀抱那种激动的心情。

总体上说,万文丽的《清风絮语》重点书写的是亲情、友情和故乡情。我感到万文丽的书写是阳光和洒脱的,也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我认为,她的写作有一种枝叶对于树根的守望,这是我从她的出生地根河想到的。所谓根性,就是人生的根本和人性的本源。在当下实际存在的人情寡淡的大背景下,难能可贵。不过又说回来,对这种根本性东西的探索永无止境,希望作者不断开掘,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066


作者简介:

冯晓军,笔名冯小军,河北省林业厅退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采风学会理事。现任中国林业文联《生态文化》副主编,中国林业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别忘记这片树林》《打着水漂过河》《林间笔记》《美在民间》《绿色奇迹塞罕坝》《绿水青山看中国》(与人合著)。散文集《林间笔记》荣获第 六届冰心散文奖,《绿色奇迹塞罕坝》荣获第三届孙犁文学奖。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河北文学大咖在万文丽散文集《清风絮语》研讨会讲话的经典片段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