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创作理论 > 时代呼唤思想性散文
时代呼唤思想性散文
作者:天津散文研究会

 

在和平的年代、安静的日子里,许多人把读书写散文当作一种消遣,是自娱自乐,这本不失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散文,是为了表达感情和思想,一个散文作者,他的笔下不仅有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山高路远、草绿花红,也很需要思想的传递和敢恨敢爱、敢怒敢言。“敢”字,是思想性的一个自我突破。作品的思想性,也是反映作者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的一个标识,至少是个衡量标准。

日常我们接触的思想性强的作品很多,比如赵本山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牛大叔提干》《三鞭子》《昨天今天明天》,都很好表现了一种时代的特征,无论讽刺还是赞颂,都使人感受到一种正义的存在和它的力量。《红高粱模特队》表现了劳动的可贵和伟大;牛大叔提干让人笑破肚皮,而且讽刺了基层干部的腐败之风;《三鞭子》则是写了一县委书记的小车陷入泥坑的故事。这些都是思想性很高的作品,不仅高雅,而且笑料多,贴近地气。不过,赵本山后期的某些作品,比如《卖拐》《卖车》等等,虽然也带有讽刺意味,但却是偏离了轨道,从思想性上来说是不高的,误导了观众,甚至不少持抵制态度的人认为这些小品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思想,让那些本来品格不高的人跟风学样。可见一部作品,它的思想性是多么的重要。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是十分值得推崇的。这位博学的大师,其散文独树一帜,也代表一个高度,《清塘荷韵》《听雨》等等名作,读多少遍都喜欢。不只是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思想内涵深刻入理,叫人醒悟。他的散文没有华丽词藻,而是文字平白,风格平实、诚挚,是典型的不曲不隐的本色写作。没有骈四俪六、典雅堂皇,甚至不过于深沉地表露爱憎喜悲。有人评说“当年黄遵宪倡导‘我以我手写吾口’,季先生则是‘我以我手写吾心’。文字平淡如水,而其中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质胜于文,不舍本逐末以辞害义。”

散文的思想性是通过形象化而表现出来的,散文不是公文,不是口号,不是宣传鼓动,而是运用多种写作方式,艺术化、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比如毕淑敏的散文,经常运用细节,在一些常常会被忽略的地方,展现出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生的种种思考,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风不能把阳光打败》一文,风,本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毕淑敏却借助这一现象阐释了人生目标的特征;还有一篇《蚕是被自己的丝裹住的》,作者发现并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现象,说明这是蚕的悲剧也是人的悲剧,因为人往往被金钱的丝裹住,有很多人终生困顿在他们自己的茧里。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当生命结束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恍然发觉,世界只是一个茧,而自己未曾真正地生活过。由此看出,毕淑敏作品的思想性,不仅体现在对社会现实、人生命运的关注,更是体现于散文的文学表达之中。

张宝树老师也有不少思想性甚好的作品,以前大家有过不少分析。最近微刊上发出的作品也不少,例如《美神的殿堂》《扁担情》等等,看出作者生活之篇倾注情感,游历之文窥见思想。《眼泪推开了僧门》一文,通过与小师傅的对话和对佛教的思考,领悟到:“佛教,应该是好人的宗教”,应该是教人学好的宗教,应该是接纳好人也只有好人才配得上的宗教,这里暗指当今社会的某些怪现象,因此,其作品的思想性寓于故事当中,寓于游历漫谈随谈当中。

我喜欢思想性散文,也在学习前辈的基础上写思想性的散文,并且注重不断运用更加灵活清新的表达方式,试图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最近陆续发了十几篇散文,大都是这类的。写社会性思想性的散文,我是直面矛盾,层层揭开,不留死角。比如出了个“爱美系列”:《爱,在“风”中销蚀》《美,不属于势利眼》《美,在你的文化视野中》《爱,在一个温暖的称呼里》《美,未必是高处的风景》《美,岂止须与眉》等,这些散文或直接解析现实中的困惑,或触景生情抒发爱的情怀,都是要表达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写景物游记,也未必局限于景色描绘、历史探究和观后感想。有些景观,描述者甚多,有些甚至是常识性的,只是作为“我”可能有些陌生而已,你无论平铺直叙还是调动猎奇的手法或者华美的辞藻,写出来自己也未必满意,也可能不易使人共鸣。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欣赏点,有自己的独特感受,除此之外也可以随意写一写,玩味一番。而绕开它,从另外的角度试一试,或许嗅到新的味道。比如我那篇《高棉,那淡淡忧伤的微笑》是写柬埔寨人的忧伤的,并不沉醉于吴哥窟的景色和怀旧,因为写吴哥古迹的太多了,好作品一大堆,都值得我们去欣赏。于是我写了“忧伤的微笑”,“忧伤”是历史造成的,有美帝的“功劳”,有越南的“功劳”,也有我们中国的“功劳”;而“微笑”则是反映一种顽强而乐观的民风。二者加起来——忧伤的微笑,使人对小国弱国的话语权微弱、人民的不屈精神,产生了某种悲悯心痛。《前往楼观道》一文,我是绕开了楼观道的“道教体验”、“圣地宏伟”、“灵山秀水”等等,而是写了去楼观路上的一件事,遇上穷和尚,讲了一个和尚坚定选择了出家,却不被家人理解的故事,佛门之事跟道教之风或有某种契合,而与现实又有某种冲突。没有大道理,只是想给读者留下思索回味的空间。而它的姊妹篇《念好身边的道德经》则是写从楼观返回来的小事情,说明《道德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有读者打电话说“你这么解释《道德经》啊,那就不难读懂了”,我开玩笑说“我在学习李瑞环呢”,就是举重若轻,把复杂高深的哲学思想,以通俗明白的方法告诉大家。我浏览过参加这次西安笔会的十几篇文章,算是各有千秋。许多人对道教和老子理解得比较深刻,观察更加细致,有的甚至是更专业,我只好独辟蹊径,以“独”补拙。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小路包抄,迂回通过,这是八路的战略战术。此外我想,过多讲理论,讲老子的哲学文章,讲古文,有多少人听得懂或者喜欢听呢?

别林斯基说:感情越深刻,思想越深刻。”因此,思想性的散文,是以真挚而饱满的情感作为纽带和基础的,带着感情写,才有思想性。我最近写的散文《黄花悒》,真是含泪完成的。寒食节那几天,每当夜幕降临,看着是到处烧纸祭奠亲人的场景,我不禁想起了早已离我们远去的几位同学好友。我想,老年人走了,晚辈祭奠;而正当青壮年的那些人走了,父母还在,老婆改嫁,孩子还小,谁给他们烧烧纸呢?有的人一走,一个家庭也就解体了。此文,反映了有时候“好人不长命”的不公平的怪象,同时警示人们一定珍惜人生年华,保养好身体。今年我还完成了5万多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人,那鬼——博弈中的国企》,这篇作品断断续续写了几个月,而积累素材资料时间更久,目前还没有在任何刊物或微刊平台发出。这是写国企命运的,而不只是我个人的境遇。伴随着改革的浪潮,在发展和改制当中,很多国企被人为地灭掉了,大量职工内退、下岗、失业,成了无辜的牺牲品,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作品通过完全真实的案例(人名里有部分化名),剖析了背后除了体制和腐败原因之外的(或曰“背后的”)文化道德因素。这种较为深刻的社会性和思想性,相信会引起很多经历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共鸣和思考。

我想,凡正能量的作品,也是时代的强音,特别是在这改革开放、文化多元、思想活跃、争名逐利、道德滑坡的年代,更需要思想性的作品,更需要直面矛盾、暴露现实的作品。而这种思想性的作品,当然需要作者的爱心,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韦唯的一首歌里唱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文学的思想性,也是与社会转型协调发展的,与社会文明、法治进程相适应的。就现实性来讲,我想反映现实的、正能量的作品,它的发表与传播不仅是受欢迎的,也是可行的,这不同于那种“敏感的话题”和“政治性内容”。

散文的思想性,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一个作家的基本责任所在。尤其是中老年作者,子孙满堂,都是晚辈中的长者,我们教给下一代什么?我们向他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和思想?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还有正直的胸怀,是人之大爱,是夕阳里放出的绚丽光彩,是我们做的大好事。

因而,我们的散文作品,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就内容来说不仅有赞美,也有鞭挞;不仅有微笑,也有忧心;不仅有花好月圆,也有摧枯拉朽;不仅有生活琐事,也有社会风云。散文的思想性,并不是说有专门的类别叫“思想性散文”,很多的生活类情感类的散文、诗歌,同样包含着思想性、哲理性和社会性,它们是统一的。不论哪种题材或哪种写法,思想性强的作品,更值得回味咀嚼。对我而言,写思想性的散文,也在学习探讨之中,愿意更多地学习借鉴大家的作品。我想,我们都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因思想的光芒而崇高,也因此而充实,因此而年轻。

                           (据2016.12.7天津散文研究会讲稿整理

[上一篇] 爱,是文学和艺术永恒的主题——从容创作漫谈

[上一篇] 散文创作的几点体会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