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笔墨素养——周晓明作品欣赏
笔墨素养——周晓明作品欣赏
作者:周晓明

  周晓明 ,河北省沙河市人。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当代艺术语言与表现』研究生课程班,师从霍春阳、杨沛璋、申世辉陈福春、胡伟等先生。现为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专职画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印社社员。  

参展&获奖

2004年作品《将军列阵广阳山》入选“庆祝建国55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荣获优秀奖。
2004年作品《苍茫太行天下脊》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天津展区”“第五届青年美术作品展”。
2004年作品《朝露》入选“中国书画小品展”。
2004年作品《秋到天河山》入选“盛世国风中国书画2004年年展”。
2005年作品《无尘之境》入选“大河春天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被授予“优秀人民艺术家”。
2005年写生作品参加“天津美术学院写生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2007年在河北美术馆举办“故乡情韵——周晓明山水画展”。
2008年作品《山自纵横水自流》入选“聚焦西部——全国画院艺术家作品邀请展”。
2008年作品《铁骨钢肩担道义》入选“浩然正气——河北省文化系统廉政文化美术书法作品展”。
2009年作品《金色的朝阳沟》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9年作品《午后小憩》入选“‘祖国好’全国文化系统职工书画展并获优秀奖”。
2010年作品《园梦》入选“第四界北京国际双年展”。
2011年作品《太行丰碑组画》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河北省优秀美术家作品展”。
2011年作品《山自纵横水自流》《绚淡秋色》参加“河北省优秀美术家作品展”。
2013年山水画十幅作品赴宁夏银川美术馆、青海西宁展览馆参加“河北画院作品展”。
2014年作品《生活》《赋归》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5年作品《惠新风》入选“2015首届宁波综合材料双年展”。
2016年作品参加 “京津冀三地美术家作品联展”。
2017年作品《云裳》入选“第二届宁波综合材料双年展”。
2017年《霜林醉晓》参加“京津冀美术家作品邀请展”。
2018年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文艺人才培训(培养)资助项目”。
2019年多幅作品参加“回望——中突艺术家互访交流及对话”艺术沙龙。
2019年作品《穿越绢帛的风景》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20年作品《苍山滴翠》参加由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河北省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协办的“燕赵气象大美河北”河北书画名家迎春邀请展。

2020年10幅作品参加一带一路”河北美术家新疆采风写生创作展览。

2020年作品《心愿——向奋斗在抗议一线的英雄致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河北美术家在行动”,并发表于“时代书画报”、“石家庄日报”。

2020年作品《喜讯飞进白洋淀》参加在河北美术馆举办的“河北美术家大运河、写生、采风展览”。

2020年作品《三义勇的早晨》参加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河北省主题美术创作展”。

2021年作品《心愿——向奋战在抗议一线的英雄致敬》参加“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河北美术馆在行动”美术作品展示。

2021年三件作品参加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走进太行”系列——全国青年美术家“行走长城”写生采风创作展。

2021年作品《苍山滴翠》参加人民至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大文化优秀作品展。

2021年作品《喜从天降——喜峰口》参加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画院)承办的“英雄河北·红色基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21年作品《苍山滴翠》参加由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石家庄市美术馆(石家庄市画院)主办的“时代今朝·光辉见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河北美术优秀作品展。

出版有《周晓明山水画作品集》《观复集周晓明卷》《中国画基础技法——山水的画法》《河北画院美术作品集——周晓明卷》《工·无界——周晓明工笔画赏析》


艺术评论


新时代主流美术创作是构建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具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画与时俱进的命脉与生命。中国画在几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至隋唐时代,发展已经相当完备。唐代的科学文化艺术是世界一流的,在那个时代各国派了大量的遣唐使到大唐来学习、朝圣。书画艺术也是在这一时期被外来的学者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影响促进了他们的文化发展。

《三江水韵》65cmx135cm 2021年 

五代两宋时期,中国画完成了山水、花鸟、人物的分科,这也使中国画在技法和理论上达到了又一次高峰。元明时期,工具材料的革新又给中国画带来了新的天地。清以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得中国画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起来。在每个不同的时期,中国画都引领着周边国家的艺术发展方向。中国画能屹立于世界艺术之中,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在做支撑。艺术是构建在文化之上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东西方绘画的不同正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东西方的绘画文明。绘画文化高层次的支撑是哲学,中国绘画是构建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之上的,西方绘画依附西方人的哲学思想,东西方的哲学即相通又不同,所以说中国哲学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人为本,在艺术上的体现则更注重艺术家自我尊重,所以就体现出来了不同的艺术准则。

《茶旧春牧》65cmx135cm  2021年

中国艺术家在创作的之时,往往更注重打破时间、打破空间、对事物的刻画和描写,这种画法不是说我们不尊重客观物象的标准,而是我们对客观物象更加尊重,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更完美的认识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出来的画法。所以说中国画的笔墨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用好中国画的笔墨关系是画好中国画的关键。因为笔墨之间蕴含着优秀的中华文化和哲学,包罗万象,承载天地。有人说:“有的画是以笔见长,有的画而以墨见长……”其实古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这一点,关于笔墨的论著也很多,我们从历代的画论当中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笔墨关系的文章和论述。比如清代的恽寿平曾说:“有笔有墨者方为画”。石涛曾经讲“笔墨当随时代”。南齐的谢赫在六法论当中曾经讲“骨法用笔”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画家对笔墨技法的认识伴随着学习创作的整个过程,随着对艺术个性化追求的强烈,文化和修养的注入会越来越多。

《春风一夜杏花开》65cmx135cm  2021年

中国画的用笔即笔法,就是笔的使用方法。墨法就是墨的使用方法。比如用笔的正侧逆顺、轻重缓急、干湿浓淡;用墨的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墨分五色等等,笔法与墨法二者是分不开的,是共同交融的,一个艺术家对笔墨的准确把握可以使画面增添光辉。一副好的作品是离不开基本的笔墨语言的,如果离开了笔基本的笔墨语言去谈绘画、谈艺术岂不是无本之木。掌握了笔墨的基本规律,就能画好画了吗?这不是绝对的,作品的创作需要一个艺术家对生活,对文化以及其自身修养阅历的总体,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现,是对生活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唯一的源泉。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创作出为人民服务的好作品。

《春染三江》65cmx135cm  2021年

不单是现在的艺术家需要体验生活,以造化为师,在我国的古代就习以为常。中国绘画对深入生活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的,对生活的认识,六法论说到“应物象形”和“传移模写”就是说对一个物象应该给予他的一个创造的形象,要深入生活,更注重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搜尽其峰打草稿”我们青年一代的艺术工作者更是要以深入生活为本,创作出具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我们的作品应与生活息息相关,紧随时代的脉搏。《石涛话语录》中说道:“古人的须眉焉能长在我辈之面”。师传统是正确的,传统是好的,但不能一味地模古不化。艺术创作是需要突破自我、需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突出艺术的价值,要做到前无古人。

《西沟过雨》65cmx135cm  2021年 

笔、墨法使用的好坏,是印证一个画家或一个创作者对笔墨的基本认知。这种对笔墨的认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有形的方面——技法;二是无形的方面——修养。也就是说修养层次的不同、认识的高度与深度不同,则影响其境界的高低。然而在画家的创作过程当中,更多关注的是笔墨的使用和笔墨的内涵,也就是笔墨的质量。笔墨的内涵取决于一个创作者的技法娴熟,创作时情绪和文化素养等等。真正体现个人笔墨的艺术价值的是技法之上笔墨语言——个性化笔墨。换句话说,就是个性化的笔墨才能更好的体现一位艺术家的真正艺术价值。大家都知道,艺术是要求有个性、张扬艺术的个性,张扬艺术家自己的个性是艺术体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经常说绘画有绘画的语言、绘画的符号,绘画的语言是通过基本的绘画符号构架起来的,从小的单词、单元构成其绘画的语言。

《三江六月》65cmx135cm  2021年

每个卓越的艺术家都应该具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正因为绘画语言的不同,才能体现出来他自己的艺术个性,从而构建出自己的艺术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大处说,艺术风格是离不开自己的艺术语言,自己的艺术语言是需要具有独特的笔墨的形式,笔墨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正是其艺术符号的体现。一个艺术家要想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体系,不但要对绘画理论、绘画技法,对绘画的发展脉络、对中国文化、对生活的关照、对艺术规律的把控,更应该对笔墨精准的提炼、对艺术语言的推敲,才能渐次形成自己的艺术体系,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我们经常说“艺高于技”,也就是说艺术是高于技术的,一个艺术家只有熟练的技术是不够的。

《张北晴秋》37cmx65cm  2021年 

技术上很超脱、很熟练,不一定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形式,形不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更难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也就失去了艺术最终的价值。如果没有熟练的技术,想形成自己的艺术形式是更不可能的,二者是合二为一的。个人的艺术修养应该是高于技术修养的,要想获得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对笔墨独特的见解和表现形式,单靠技术层面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个人修养和文化积淀的有机融合在一起。所谓功夫在画外,需要对中国传统笔墨的非常熟练的掌握、学习、推敲、经营、揣摩、变通………用前人话来说就是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然后用最大的功夫打出来,掌握了前辈先人对笔墨的认识来为我所用,来寻找自己的独特笔墨形式。只有独创的才是自我的,只有体现自我的价值才能紧随时代,这也许就是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

《张北秋雨》37cmx65cm  2021年

《测鱼印象》35cmx135cm  2021年 

《春风一夜百花放》65cmx240cm  2021年

《佳山春光》45cmx80cm  2021年

《太行早春》35cmx135cm  2021年 

《峡沟印象》35cmx135cm 2018年

《绚淡春色》35cmx135cm  2021年

《夏日浩来之一》37cmx65cm  2021年

《夏日浩来之二》37cmx65cm  2021年

《心愿》90cmx90cm  2020年

《白洋淀大观园之一》48cmx48cm  2020年

《白洋淀大观园之二》48cmx48cm  2020年

《蓝旗早秋》47cmx47cm  2021年

《老营地》47cmx47cm  2021年

《文山清莲》45cmx45cm  2019年

《文山清莲》45cmx45cm  2019年

《雨洗京娘湖》35cmx42cm  2020年

《山高水长》52cmx38cm  2018年 

《沙河小景》135cmx65cm  2021年

《蓝白印迹》240cmx124cm  2019年

《燕山古塞》135cmx65cm  2021年

《高山电站》180cmx45cm  2021年

《一塘荷气》180cmx45cm  2021年

[上一篇] 晋州书法传奇——黄彬波

[上一篇] 荷花赋Ⅱ张益禄李风江诗书作品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