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大人们讲我家西面的山叫太行山,由于年少始终没能亲眼走到近前看一看大山是个什么模样,在心里渐渐对太行山充满了向往,长大后渐渐的领略了太行的情怀,和他的雄伟气魄,更折服于他的豪迈胸襟,太行山绵延南北六百八拾里,广纳了华夏中土桀骜的灵气,就是那种一看就令人肃然起敬的感觉,又好似一个巨人的脊梁,高耸而挺拔横贯在中华大地,无怪乎这里成为八年抗战的胜地,巍巍太行,不屈不挠,的确堪当民族精神的典范。
今天要讲的是太行山最南端的地处河南修武县境内的云台山,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满山覆盖着原始森林,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如诗如画的奇峰异石、形成了云台山独特完美的自然景观。
云台山上溯夏商,下至明清,文人墨客不绝于此,唐代是称覆釜山,到了金代时,称之为云台山,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现代,竹林七贤隐居山中,对中国园林从宫廷走向大自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自古各个时期的、各种人文史迹也比比皆是,王维在登上茱萸峰时做出了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当然整个景区还有很多名人名句,还有很多典故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但对我这个非生于大山,非长于大山的人来说,更期望去聆听、去感触、去探究、去欣赏他的非凡和与众不同。于是乎,与众人结伴而往,顷刻间即已忘却来时的风尘,初临的忐忑随即开启了心动旅程。
若论山路,此地与邯郸的山有得一比,弯弯拐拐,这入那出,而两旁的山色却为淡绿,可能与这里的植被有关,不似邯郸的那山缺少那种绿意,没水便是缺少灵气了,但山都是山却有着很不同的特色。
乘坐景区内的大巴下车首站便是招牌景点“红石峡”,这倒是让我想起美猴王出来那块石头,猴子和红色有关,石头,峡谷,在不远处便是猴山了,一群群猕猴淘气的在山坡的树梢上上蹿下跳,与游人嬉戏,形成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
此时正值旅游旺季游人络绎不绝,通关之后,途经一座天涧小桥,探头望下便是长龙所在,延至远处峡谷,浩浩乎令人惊叹。不巧的是恰逢雨季,雨停后山里的环境显的很湿润,树梢上不时滴下的雨滴落到脸上有一种久违的凉意,连呼吸到的空气都是那么的新鲜沁人心脾,嗓子眼里都感到似饮一壶老酒润湿和绵长,难道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山吧、氧吧吗?
树丛中一些不知名的昆虫似乎反感世人扰了它们的清闲,刚刚还叫个不停,当你靠近他的时候他却突然停止了叫声,有些在明处跳来跳去很想上前去抓住一只,可是他三蹦两蹦转眼就不见了,使游人纷纷回忆起不少童年抓昆虫的趣事。游走在狭窄的但也算很平整的山路或为小径,或为阶梯上,仰望蓝天,一朵朵白云在山与山的缝隙中快速的飘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最特别的是一段天然而成的山洞长隧,只与人高,步入其中值得低头猫着腰才能通行,胖一点的人呢恐怕要闹出好多笑话了,具有强制性的压迫感、冰凉感立现,不失为新奇的体验,当然有强迫症的人不去为妙。
云台山的树并不见高大挺拔,多为灌木,但山石却谓为奇特,巨石的鬼斧神工,傍以水而富于秀气,尤以那三转五回的峡谷,山与水的和谐交融。彼之右邻急湍小溪,遇高落差则奔驰而下,所谓瀑布得来。观水至清,是否有鱼没去探究,只见深绿色的湖水下面是黑黑的了,深不见底,一些水草漂浮于其中,假如落此休息片刻,盘腿而坐于石板上,与朋友同饮一壶茗茶,在这有山、有水、有灵气的地方可真是人间仙境了,但这总是一种臆想。
沿着峡谷自下而上,即入水色一天的山之平川,中有几片浅水小湖,风过留下些似绸缎一般的碎波,挑动岸边几枝垂荫杨柳左右摇摆,很是享乐。爬累了吗?可以歇上一歇,下湖有圆台置于正中,谓之陈氏太极表演;上湖有舟筏若干,可随租赏玩,轻舟碧天,甚为可乐。倘有福眼见偶尔落水之人,顿感笑意袭来,众人之乐。俯瞰脚下的壮丽、倾听来往旅人的夸赞、闭目养神享受与此,情在于共享,心归于自然,轻松既得,甚是安逸。
最令人难忘的是次日穿越十八洞登茱萸峰,横跨山谷远眺巨色山石,黑黝黝一望无际,云雾缠绕于山涧,似仙境一般,令人尤为感慨。此时树木杂草已然成为一种点缀,那种雄浑气魄,浩气长存的感觉却是感触真实的。难怪那么多文人墨客会来于此作诗、写生。在曾经激荡正统的中原,此地真算得上一块世外净土,当此即可知。而攀爬峰顶那种快感,也是让人虽疲尤欢的,来于此,当于斯!本不是要为云台山做宣传,而是在美景的驱逐下,不由由内心感叹发出的心声而已。
短短两日,不足以让我领略过多的此地此景,但却给了我无比新奇和异样的感悟,雄奇博大的华夏山水,总是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和美妙,更为这种天赋于世的异石奇景而叹服,除了赞美,还有那悠远的回味和中华雄伟壮观的景色!踏进这里,山石形态不一,颜色亦不一,小溪慢慢地流过这里,阳光下形成各种五彩斑斓,等待着你的是惊喜,亦或是目不暇接的奇景,还有不去南国即可领略的风光。
[上一篇] 那日曾被鱼啄
[上一篇] 金秋河南行第八日之(上)——嵩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