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也谈方方日记
也谈方方日记
作者:陈健
       鲁迅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说过一句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当然《方方日记》不是《红楼梦》,但可以肯定地说,不管是任何文学作品,所处的位置不同,站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或欣赏的也就不同。方方日记也不例外。
       因为宅家,因为不能出去工作,方方日记还真看的不少。方方日记有对疫情初期某些人员工作作风的质疑,也有对各条战线上抗疫人员由衷的赞美,也有表现在大型突发事件中普通民众的孤苦与无奈。也正是方方日记里对底层普通民众在重大事件中无能为力的悲悯情怀深深的打动了我。当然,一个作家,如果没有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对人类苦难的悲悯,你手里的那只笔还有什么价值。
       我一直在力挺方方。虽然我不认识方方,过去也没有读过她的任何作品。这也不是说方方的文学作品不优秀,而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我一直感觉当代的很多文学作品,有点太文学了。无病呻吟的多,切入实际的少。就像漂浮在空中的一些零散的云,基调单薄,游移不定。常常拿到了某某作品,作者简介各种名誉一大串,内容介绍得也饱满,场景宏大,可真的读起来,刚刚开了个头,就没了兴趣。所以当代的作品我很少看。也没时间去浪费。这次偶尔看到了方方日记,才蓦然像是看到了从地面从真实的人群里升起一股烟云,根在芸芸众生间,且不说以后这股烟云会不会形成泽润万物的甘露或者彩虹,但至少在刚刚读到的那一刻,耳目一新。
       也是因为方方日记的独特文风,褒贬之风顿起。这个很自然,站在烟尘里的凡人,似乎看到了重大事件中的自己;漂浮在云朵之上者,本来有点高高在上,藐视众生,不从制高点念点洋咒很说不过去。不溅起些唾沫才是真的奇了怪。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方方日记又要在国外出版了。不同的声音当然会喊得更响了。这里也不排除某些人自己感觉自己的作品格调高,但自己的作品在外国没有地方给出版,反过来看着别人的似乎就是在简单记述着普通民众的文字能够出版,心中淤堵,发些奇奇怪怪的声音也不足为怪,但这种声音很大,让有些原来支持方方日记的人也改变了立场。似乎方方日记有了“家丑外扬”之嫌。成了一个问题。而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件好事。我依然坚定地支持方方日记。
       在国外发表,至少多了一种来自中国的一个个体的声音。这也是对一些国家对我们的某些认知和污蔑的回击。方方日记对某些事的质疑,正是作家方方的社会担当,是可贵只处。反观那些嘴上不停地批评某国,而最后又定居到了某国,成了某国公民,很让某国的人瞧不起我们。而这些担当,才是国家强劲发展的动力,这也展示了我们民族的强大和凝聚力,有什么不好?!在方方日记里,并没有看到什么迎合什么的说法。我们和一些国家的社会体制本来就有差别,他们的政客对我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本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有方方日记他们那样,没有方方日记,他们照样会那样。方方日记对普通民众身处事端中的悲悯,或者更能告诉所有的人,病毒或其它灾难性事件,没有国界,都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要为自己共同生活的环境兼容并取,相互合作,携手面向未来。

       我们每一个人所写的文章都是在表达着个人情感,是独立的,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要包容各种声音。更不能有弱国小民的思想,遮遮掩掩,自己说的话怕别人听到。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大 地 的 回 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