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采风基地 >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
作者:张炳吉


             大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德兴市境内,规划总面积143平方公里,由大茅山景区、双溪湖景区、笔架山景区、四角坪景区、梧风洞景区组成。大茅山风景名胜区于201210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412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茅山风景资源独特,集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于一体,有深谷碧水,溪流蜿蜒的谷瀑景观;古木参天,幽深静谧的森林景观;云海雾涛,变幻莫测的天象景观;雄浑险峻,天生奇绝的峰峦景观;奇岩怪石,形神兼备的岩石景观;还有古迹遗踪,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资源特色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特色之一:七彩溪谷——深山峡谷与碧潭串珠的溪流,形成了江南罕见的“九寨沟”风光   

大茅山是泉潭瀑与森林生态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花岗岩峡谷形成的河谷景观、雨水侵蚀形成的花岗岩壶穴景观()与森林生态景观完美结合,形成了林幽潭静瀑美的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自然美。梧风洞景区海拔500m左右,位于大茅山群峰环抱之中,属典型的“两坡夹一川”的深山幽谷。峡谷两侧森林茂密、奇峰异石,谷底有富含矿物质、呈五彩缤纷的溪流潭池、流泉飞瀑,景色极其秀丽,且气候宜人。夏天气候比德兴市、上饶市低5℃左右,傍晚与夜间的气温低67℃左右。空气新鲜,冬暧夏凉,水质极佳,素有“小庐山”之称,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梧风洞冬季雪景类型丰富,滞雪时间长,是观雪理想之地。贯穿东西的马溪,为流水沿花岗岩断裂冲刷剥蚀形成的天然水溪。由于其所在的断裂带内含有一定量的有色金属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等),这些硫化物经化学风化、水体溶蚀及冲刷作用,一部分溶于水体中,一部分沉淀附着于水底,使马溪水呈碧绿色,在阳光照耀下水体碧绿如玉,同时,河床内还分布有大量的卵石滩,再加上溪流周边极为茂盛的植被也在水体中形成了“倒影”,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即形成了江南罕见的五彩水景。梧风洞马溪,从大茅山主峰笔架山流下来,穿谷而过,直至双溪湖,绵延20多公里。沿线有仙女潭、奇石滩、五花海、天鹅潭、河马潭、观音瀑、银河飞瀑、天鹅瀑等100多处潭瀑,个个潭池碧如玉。有小巧玲珑数米高的瀑布,也有气势磅礴高达百丈的瀑布;清澈见底的溪流,或平缓,或湍急。马溪两岸,荫天蔽日,郁郁葱葱。整个沟谷宛如一幅“好山十里都如画,更与横排一径松”的山水画。苏东坡曾有“水青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的诗句,可与九寨沟相媲美,有“江南九寨”之称。   

特色之二:原生森林——珍稀的原始次生混交阔叶林与茂密的植被,构成了国内罕见的深山原生生态环境   

大茅山是同纬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基带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大茅山保存有从海拔100-800米原生性强的常绿阔叶林基带,是研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生态演替过程的重要区域。   风景名胜区内群山攒翠,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97%,空气中富含氧离子,有“天然氧吧”之称。群山上广泛分布着原始次生混交阔叶林,约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0%以上林区植被为立体构成,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集水面积大,经流量大,属深山型河源源头生态结构,水质无任何污染,是流经德兴市洎水河(生活饮用水)的源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植被属怀玉山山丘多雨栲楠林、松杉林亚区,森林资源丰富。由于海拔高,山势陡峭,使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各种植物梯次生长,从青苔到藤本,从藤本到乔灌,处处表现出原始、自然的和谐。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等。在原始次生混交阔叶林里,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各种植物梯次生长,从青苔到藤本,从藤本到古乔,年轻与古老并存,处处表现出原始、自然的和谐。优异的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造就大茅山较为复杂的生境,孕育了大茅山丰富的生物多样。已查明有高等植物2310种,包括苔藓类338种、蕨类159种、裸子植物26(栽培种12)、被子植物1787(栽培种67),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有34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水杉、水松、苏铁等6(栽培种4),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福建柏、闽楠、浙江楠等28(栽培种3),保存有南方红豆杉、紫茎、穗花杉、福建柏、闽楠等众多珍稀植物群落。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已记录脊椎动物337种,昆虫12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4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豹、云豹、黑麂、金猫、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斑喙凤碟等8种。   

特色之三:雄峰奇岩——典型的花岗岩峰峦微地貌,产生了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   

大茅山是研究花岗岩地貌形成的最典型区域之一。大茅山与三清山和灵山是赣东北怀玉山脉最典型的花岗岩出露地区,是花岗岩峰峦(大茅山)、峰林(三清山)、倒石(灵山)三种景观类型的代表,共同构成了研究花岗岩地质地貌最典型区域。大茅山主要以酸性岩浆岩为主,主要成景岩性为黑云钾长花岗岩,岩体规模较大,分布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花岗岩峰峦微地貌。   大茅山与三清山东西并峙,同属怀玉山脉。其主峰四角坪海拔1465米,是怀玉山又一高峰。大茅山巍峨挺拔,云缠雾绕,高眺苍山日出日落,极目云海云卷云舒;流泉飞瀑绘水墨,溅玉飞花抒雅韵;林秀翠竹丰茂如亭盖,苍松虬劲如瀚海。古有“千峰倚空碧,万丈碍于云”之赞。大茅山花岗岩在节理裂隙和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了峰峦、峰丛、峰墙、峰柱后,在近水平节理和裂隙的切割下形成“岩块”,起初棱角明显,在风化过程中,棱角处首先风化、剥蚀,形成了玲珑奇巧秀美的象形石景观。这些岩石或屹立于绝顶之巅,或孤悬于绝壁之缘,或堆积于山谷深处,或相融于田野之中。历经亿万年风雕雨琢,其形千姿百态,犹如鬼斧神工,个个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大茅山风景名胜区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资源尤以花岗岩风蚀形成的各类峰林和象形石构景最为突出奇特,如:龙脊、笔架山、骆驼峰等峰林和神龟望月、僧尼峰、老尼祈福、天界碑等象形石构景观。登上大茅山顶,可以看到连绵数公里的花岗岩山峰(峰峦),峰挺如削,海拔998米至1163米,形如一条条巨龙脊背,屹立在群山之间,气势磅礴,威风凛凛。这一地质构造奇观,在江西乃至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具有重要的地学科普科研意义和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特色之四:史迹胜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厚璀璨的人文景观   

大茅山是弘扬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精神的教育基地。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就义地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见证地,它对于了解闽浙赣苏区革命斗争史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及“皖南事变”的历史背景都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历史上大茅山曾是多个朝代义军的根据地,古代一位叫梧()风的农民英雄,在此安营扎寨,杀富济贫,故名梧()风洞。唐末黄巢起义队伍也曾在此屯兵休整,留下黄歇田、点将台、跑马坪等遗迹。大茅山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茅山是方志敏开辟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是闽浙赣皖最重要的游击区。当时任过中共德兴县委书记、红三十师政委的刘永祝就出生在大茅山黄歇田。在反第二次围剿斗争中,红十军医院迁来大茅山西南麓双溪北岸。化婺德中心县委成立后,在梧()风洞设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闽浙赣军区三分院化婺德临时医务所。当时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利用大茅山的草医草药,抢救了不少红军伤病员。1934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在怀玉山失利后,粟裕、刘英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800多人突出重围至大茅山,在大祀坪、黄歇田休整,并将300伤病员送到乌风洞医务所治疗。随后,粟裕、刘英率部去德兴广才山,找到省委组建了挺进师,挺进闽浙边,创建了浙西南根据地。1935年清明节前夕,敌43旅突然进攻乌风洞,300多名红军伤病员和医务人员惨遭群体杀害,这是“皖南事变”的前奏,是中国革命有影响的历史事件。

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烈士殉难地建立了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方志纯同志亲笔题词书文。纪念碑正面是“乌风洞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背面是“笔架山高,马溪水长,遇难烈士,万古流芳”。在大茅山乌风洞马溪南岸的山坡上有烈士邵伯平墓。邵伯平是邵式平的弟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区委书记、红军赤警团政委、中国工农红军赣东北省军区总医院政委、化婺德中心县开化特区委书记等职。红军长征后,他留在乌风洞一带打游击,不幸于19354月牺牲。1966年,政府在梧风洞为其立墓,时任江西省长邵式平亲笔为墓碑题词,并作《菩萨蛮》词。19623月朱德委员长亲临大茅山视察,入住梧风洞迎宾馆。

大茅山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明朝是大茅山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成为当时饶、信、衢三州沿边一带及周边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史上山中有石佛堂、白云庵、碧峰庵、香济亭(又名观音阁)、香息庵、脚庵庙、地藏殿、香息庵、定水庵、龙门塔、升天亭(僧尼圆寂火化的地方)等,僧众达数百人。每年佛日(七月十五),怀玉山寺庙和邻近一带庙宇的和尚均要前往大茅山集会朝圣。德兴境内和外县乐平、万年、波阳、玉山、上饶、横峰、浙江开化等地的信徒都有成群结队地上大茅山进香,声望之高,可以说誉达三州。山中现存白云庵、香息庵、脚庵庙。   

明代书法家、文学家、诗人祝世禄,德兴暖水人,自小好学,25岁乡试中举;他并不急于做官,而是四处拜师求学,独自一人来到大茅山一个岩洞里,苦读数年,学业猛进;万历十七年考取进士,授休宁知县,历任南京吏科给事、尚宝寺卿;有《祝子小言》、《环碧斋诗集》、《晚出彭蠡》等诗文行草书法作品传世。后来,祝世禄读书的岩洞被称之为“读书洞”。现在洞内的天然石桌、石凳、石床和一窟常年不干的清泉均完整保留,成为大茅山一景。此外,风景名胜区内人文古迹还有汉长沙王吴芮隐居地和我国湿法炼铜专家张潜故里,宋代文学家朱熹、叶元恺、苏轼等均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下一篇] 湛江东海岛采风攻略

[上一篇] 上饶龟峰简介

评论

栏目导航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