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读《青春•军旅•红土地》 ——76•77年北京战友文集有感(下)
读《青春•军旅•红土地》 ——76•77年北京战友文集有感(下)
作者: 马占顺

      贺建华的《人才啊》看了会让人从肚里发笑。贺建华写得是他复员前,连队领导非让他带的一个屌兵“老五”的一段小故事,连队谁都管不了的屌兵,为什么交给贺建华呢?可想这学问就大了,这里我不再赘述,请战友们一定要认真读读。那个“老五”虽屌,但在贺建华笔下还真有点幽默感。

      唐国富的《当兵!当兵!无怨!无悔!》写得太真实了,他在特务营工兵连一干就是四年。“整整四年,我们这些人就只能是搬砖、和泥、抹墙、干力气活儿了......,让我们这些年龄二十上下、正当青春年华、朝气蓬勃、具有抱负的青年干起了苦差事儿,过起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衣服落汗碱、手上起水泡的日子。”后来他说“就这四年的锻炼、磨练、坚持、忍耐为我后来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到地方后再苦再累、困难磨难、受气委屈及各种坎坷都不在话下了。”

      从杨燕春、贺建华和唐国富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当兵人的影子。虽然当兵苦可让我感到他们的心,始终怀着美好理想在天空中飞扬。

      范建国《命悬一线的经历》确实让我感到惊险。“起床后发现有点发烧,到医务室一试表38.2度。”“到医院后体温继续升高,烧到了40.1度。”留观后的两天,又一度烧到42度。“第三天医生一上班,就重新调整了输液的药,输液仅过去了二十分钟后,我开始浑身发冷,接着我的意识也开始模糊了。”后来才知道“我是药物过敏才导致的休克,还说给我打了强心针。这件事也是由于医生们的疏忽,认为氯霉素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差点儿酿成大事。”这段回忆真是刻骨铭心!

      顾丽萍《难忘的岁月》,同样讲述了“1978年5月1日劳动节之夜,这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个故事。“回到连队后就是要熄灯睡觉的时候了。突然,连长杨风景叫我,并向我交代了任务,让我们连夜查通小关变电所的线路......”“要想搞清楚故障,必须上到水泥杆上去检查,别说黑夜爬上水泥杆,就是白天腿还打颤呢!”最后她还是客服恐惧心理,用当时的话说是革命的事业心让她顽强地爬上电线杆,排除了线路故障圆满完成了任务。

      于志军的《我心中的红星》记载了他当兵对红星、对军装的美好怀念和深深地敬重。是啊,于志军在特务营的最早两年时光中,就让他感到“那是青春躁动开始的地方,那是事业起步的出发点。有成功与失败,有欢乐与苦恼。”可对红星他又有新的认识:“不管走到哪里,做什么,都无法忘了我们头上曾带着的那颗红星。”

      王力生是个幸运儿,从《老照片连接起的记忆》中我们知道,他把自己是怎样当兵的前前后后都如掏心窝子一样,展现给了战友们。这是王力生一种心灵的告白,也是他当兵自豪感的表露,更是他愿意献身国防事业的一种豪情。当兵的记忆让他感觉永远美好。

      《险情》记录的是樊盛波他们哨所附近,因为弹药库爆炸的一桩险事。当然最惊险地是一颗不长眼的炮弹,晚上居然飞到了他们哨所附近的几米之外。让樊盛波他们感到幸运的是,这颗躺了一晚上的炮弹竟是颗“哑炮弹”......

      辛凤伟的《深夜,司令部的警报响起》充满着捧腹的笑料,那是他们哥几个一不小心“制造”的一场虚惊。这说得是当时云南地震频发,各级领导都要求大家晚上“不要关门”“穿衣睡觉”,要提高警惕。可夏日的那晚上他与几个北京战友出墙报,因不小心碰倒了椅子砸响了锣,“咣当当”这锣声在静静的深夜里,带出现了一连串的迅速反映,包括司令部的警报就是这样开始了......

      边守祥《当兵的故事》记载了他在哨所生活的感受。特别是《醉酒》一节写得真实。他说第三次醉酒是“在回家前的那个晚上北京战友聚会,大部分战友们都退伍了,有的战友还需在部队继续服役,大家话别心情很不一般,相互间感到依依不舍,说着说着有的战友不知不觉就掉下了眼泪......”“大家各自拿出自备的酒。我记得有白酒、红酒、杂果酒、青梅酒,还有罐头、有熟肉、花生米等食品。大家就开始喝了起来,因为分别都就有些悲伤。”是的想起战友的分别来,醉酒是难免的。

      而赵仕琴《难忘的记忆》可是一篇痛苦地回忆啊,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档子交通事故,让我看到了她的爱心——对故去的老人、对自己的部下。而处理突发事件又是一门学问,何况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她把事故处理好,还得到“表扬”这真是让我揪心地感到真不容易啊!

      刘军在《深夜执勤站岗》一节中写到:“每逢轮到我夜间站岗时,心里就打鼓,肩上背着长枪,巡逻到甘蔗林附近,看着那黑森森的影子,听着那风吹叶子的刷刷声,心里就紧张,恐怕哪里出现‘敌人’。”是的,这看似简简单单的站岗执勤,却也考验着我们,要知道在夜深人静的山沟里站岗这副重担可不轻巧啊,何况刘军她们还是女兵!

      又是一个《我站岗的经历》,读潘杰的这个故事,真切地感到连队的站岗也充满着滑稽。他回忆那个晚上“我应站第三班岗,觉得只睡了一小会儿就被叫醒接岗,头昏脑涨迷迷糊糊的。那个交岗的人,交完岗就睡觉去了。此时,我多了个心,到载波机上给我们排的机房打了个电话,知道当时刚过11点!按照排班,我应该在午夜1点上岗,难道......我知道被别人骗了,......把马蹄表的指针调到下班交岗的时间。早上六点起床了,就听到那位站最后一班岗的老兄在不停地嚷嚷:‘都谁那么损啊?让老子一人站了整半夜的岗!’”哈哈,记得我也跟潘杰他们站岗一样,有过同样站半夜岗的经历!

      王建国在他的《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中说道:“复员后,无论是在单位食堂吃饭,还是吃自助餐,我都是吃多少盛多少,碗中不留一粒饭菜。每当饭桌上有人调侃我碗里吃的那么干净时,我对他们说:习惯了!当看到有人剩饭时,就给他们讲上这段在部队里的经历。”这源于他所在连队连长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时而召开的一次现场会。

      黄建国在《回忆草屋》一文的最后中谈到“说了太多军营生活的辛苦,其实这就是我们最好的记忆。当年不管我们出于什么目的走进军营,都是有理想、有志向的。”黄建国说得太好了:“我们来自城市,来自北京,似乎有种天然的优越感。然而,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当我们以一个中国军人的标准,开始军营的生活时,发现我们必须和所有的军人一样,没有特殊.我就是一个兵。”

      读着杨向东《在建水当兵的日子里》,我知道这段时间奠定了他今后的人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他的幸运是在部队即当上了汽车兵、又考上了大学,直到退休。令许多战友们真是羡慕啊!  

      让李跃始终不能忘却的是执行的那场特殊任务:“为了镇赦不法分子,建水县准备召开宣判大会,枪决一批刑事犯罪分子。为了确保安全,地方要求部队派人维护法场秩序和警卫工作。经选派,我随队执行了这次任务。”他看到“有一个18岁的瘦小男子,居然补了4枪才一命呜呼。那血腥的场面,让我至今仍心有余悸。虽然,他们是罪有应得,但是鲜活的生命在你面前瞬间终结时,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张全喜对郭宇红、杨燕春对张克清、张宏志对滕建平等逝去战友的追忆,让我觉得“战友”这个大家庭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文集记录更多的是战友们平凡的工作、日常的生活:在医院、在坑道、在气象室、在哨所、在工地、在厨房、在菜地、在猪圈……

      遗憾的是我们还有更多的战友,没有加入这支战友文集征集大军的队伍里。我想在他们的心里可能会装着更多、更感人的故事吧。

      阅读这部文集让我感到:军人的骄傲、军人的骨气、军人的豪爽、军人的热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我的战友们身上

      时间这位老人一晃都把我们带到了六十开外,这让我们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回忆;时间这位老人还犹如一根粗粗的金项链,把我们军营生活中的每一个故事串联起来,泛着耀眼的光茫......

      这就是我们当兵人的骄傲!是我们80303部队——76•77年北京战友的骄傲!

      2021年10月8日

     (完)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读《青春•军旅•红土地》 ——76•77年北京战友文集有感(中)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