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横空出世的千里运河图
横空出世的千里运河图
作者:雁在蓝天




题记: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习近平

1

近日,我国著名山水画家,界一刘伟先生的鸿幅巨作《千年国脉盛世大运河》经中国美术大师范扬先生题名后,耗时五年,总长319米的长篇巨制算大功告成。

在首都副中心通州的成杏堂艺术创作中心,见到界一先生的这幅作品时,笔者被这幅鸟瞰(浓缩)中国大好河山于百丈之间的大家手笔所震撼。难怪界一先生的老师范扬先生看后惊呼“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千里江山图》”,并欣然提笔题写《千年国脉盛世大运河》!。


      山水画家刘伟(刘韡),号界一,1966年生于山东济南,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中央名人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成杏堂书画研究院院长,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开明书画院常务理事,成杏堂(北京)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很多作品曾获各类书画展奖项。


笔者八年前曾采访过刘伟先生,写出过《胸中有天地 山川入画来》专访文章。

后来知道他又创作出了《方山神韵》等一批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从那以后,刘伟就有一种想创作一幅能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后这些年天翻地覆变化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为保护大运河的批示,使刘伟找到了突破口和创作方向,他要创作一幅“千里运河图”。当刘伟把这一想法告诉夫人魏平时,得到了夫人的全力支持。

  

千里考察 回望历史

中国大运河北起通州,南接余杭,途经819市,激流长泻千里,汇入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千里运河图(局部1)


      为了更加真实地表现出大运河的面貌,观察大运河两岸的秀美风光,魏平亲自驾车带着画家刘伟,从通州的运河起点,一路沿大运河南行,考察采风。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当时是为军事服务的,隋朝统一天下后贯通南北而转为经济服务,至元代全线贯通,明清两代成为南北水运干线,在世界运河史上,中国大运河,开凿最早、河流最长、工程最大。它一路逶迤,翻山越岭,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留下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一笔。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运河的历史和现状,魏平还帮助刘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找来了全国政协委员老舍之子舒乙先生考察运河后写出的《京杭大运河,残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和《江南运河,水乡的辉煌》三篇考察实录。通读了《随炀帝传》分别从正史,野史和民间运河两岸的传说故事中筛选素材。刘伟认为,运河和长城一样是伟大的奇迹,都是世界上了不起的伟大工程。通过对运河的考察和历史的解读,刘伟对运河的沧桑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解读,也对运河是我国的“宝贵遗产和流动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千里运河图(局部2)


正是:

雄浑大运跨京杭,南北通漕千里长。

八省相连兴贸易,五河纵贯富工商。

物流顺畅财经活,城邑繁生文化昌

功过谁评留青史,任凭遗产世无双


构思作品 数易其稿

      此时在画家胸中是长河奔涌,养育千年生灵;运河两岸,传承历代文化: 聊城故邑,孙武子研习《兵法》;淮安重镇,吴承恩编纂《西游》。梁山水泊,施耐庵笔下《水浒》;济宁名郭,孔夫子修订《春秋》。泰安鲁地,左秋明集成《国语》。.这些齐鲁大地的历史,正是生长于斯,滋润刘伟成长的根基沃土,每一段历史故事都会与画家产生共鸣。

而江南的姑苏寒山寺,无锡的太湖景色,杭州的龙井茶香,钱塘江的仲秋潮涌,种种水乡风光更加激起了刘伟创作激情。

千百年来,运河传承的都是中国的农耕水种的封建文化,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使中国真正走上了与世界潮流同步发展的轨道,通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已经赶上了世界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画家刘伟与夫人研讨作品




       刘伟要通过运河两岸的城市发展变化,来表现出中国的现代江山。

经过半年多的前期准备,鸡年的秋月,刘伟铺纸调墨,开始创作。

起稿之初,刘伟想创作一幅能反映大运河全貌的画卷,想以运河为主线,通过长城,京城和运河沿岸的变化表现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伟大变化。

但是用平面直视的表现手法,总是感觉到不能把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气势表现出来。

这时,刘伟想到了电影艺术手法中的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观众的目光定在空中鸟瞰的视角,来立体地表现运河两岸的景色。

     在色彩的运用上,他大胆地突破了国画黑白灰的基调,采用重彩作画。在这样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创作出的草稿,初具规模,但是画面除要表现山川河流农田稼禾外,还应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画面中除用长城代表悠久的中华历史外,刘伟在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受到了启发,把千里运河上的千年古塔收入画卷,不正能通过这些景物把读者带进历史吗?


画家刘伟在创作中

       于是画中就有了运河边上通州的燃灯塔;山东聊城的舍俐宝塔,杨州的文峰塔,西湖的六合塔。

伴随着这些古塔和长城的,一直是北方的青山绿水和江南的粉艳桃红,通过这些花红柳绿的画面,表现出了祖国蒸蒸日上的强大生机。

而与之相应表现祖国巨大变化的则是沿运河两岸城乡的一些标志性建筑:

有天安门的庄严,故宫的历史,天坛的神圣,中华尊的文化,鸟巢的现代,水立方的科学和盘古大厦的辉煌••••••····

说起刘伟对这样巨幅作品的把控,总体的指导思路是用老子的道法自然的理念含在其中,刘伟对道家思想颇有研究,从他的字号界一就可知道,刘伟解释他的界一来历,凡事都以一为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阳,阴阳合和则生万物,所以万事万物都以一为界,要顺其自然。

生长在泰山脚下的刘伟深得齐鲁文化的滋养,多年来以 “仁,义、礼、身、智、信”修身,以“道法自然”处世,以“一花一世界”心态去参悟人生。使他的作品里处处透着儒,释,道的柔杂,端庄大气中有虚无飘渺的灵动、现实山水中有种参悟天地的玄机。做画时始终提醒自己要眼中有世界,筆下有自我,他要畫出自己的個性。


作画的间歇


        如今,他把自己的艺术马达的转速调到了最高,他不知道,他画这样的作品得几年能够完成,也不知道他这样巨幅作品能不能完成。

他查过资料,从历史到当代还没有一个人单独完成这样的巨幅作品,可刘伟就是憋足了山东人的那股犟劲,走着瞧。


五年艰辛 作品问世

      刘伟在创作的过程中,还真的遇到了困难,从鸡年(2016年)开始画起,画到第四年是,正是绘画到了裉劲儿时侯,此时的画稿已有二百多米长了,画室太小,有些施展不开,魏平决定到外县去租个画室,初步先定了河北省香河县的天下第一城附近的一处近两百平方的楼房,就在看好了场地,准备签约搬家时,新冠肺炎病毒袭来,全国封城。

那段时间,让刘伟很是苦恼,想到画幅运河画都这样艰难,当年修运河时不是更难吗?

此时他想到了《随炀帝传》中为了修大运河,工匠李通在规划运河总体走向时,因需经过前朝重臣郑译的墓地,被其后代家人设计陷害的故事。从此联想到,世上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要克服千难万险才能成功。

回首看看画成的三分之二的作品,看看扔在一边的用废的二百多支毛笔,和一大堆颜料瓶和墨汁瓶,他又恢复了信心,那时他天天看新闻,关注全国的抗疫进程,为我们国家这场轰轰烈烈的抗击疫情的战争所感动,想到虽然不能亲自去武汉支援抗击疫情,但一定要把《千里运河图》创作完成,以此作品向党的百年诞辰献礼。


作者采访画家刘伟(右)


     有了这样的动力,刘伟的画室里逐渐地有了三多:一摞摞的成品多了,一筐筐的空颜料瓶和墨汁瓶多了,一堆堆的烟头多了。

终于在2021年的春天,完成了创作。

如今,看到千里运河图,就如同穿越了历史,她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化和苦难艰辛,见证了中华民族战天斗地的不屈历程,记录着当代中华子孙复兴奋斗的辉煌成就。

总结一下《千里运河图》的创作经历,从鸡年开笔,经鼠年疫情,牛年完成,用时五年,(1700天)用8尺宣纸129张,作品全长319米。形象地说展开面积有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兼南京书画院院长范扬教授评价这幅作品重点突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层次分明,疏密有致。收放自如,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范扬老师(右)指导刘伟作画


       范扬认为: 细看 刘伟的《千里运河图》画出了明代画家李日华所说的“凡画有三次第: 一曰身之所容。凡置身处非邃密, 即旷朗, 多景所奏处是也。二曰目之所瞩。或奇胜、或渺迷,泉落运生, 帆移鸟去是也。三曰意之所游。 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出是也。

然又意之所忽处,如写一树一石,必有草草点染取态处,;写长景必有意到笔不到,为神气所吞处。是有心于忽,盖不得不忽也。其于佛法相宗所云极迥色,极略色之谓也。

该作品还大胆突破了中国山水画中用人物昭示主题的画法,在全长319米的画卷中,不画人物,仅用运河两岸的城乡变化,就暗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故事。这样的表现技法,非胸怀全局而敢于不囿俗念的作者才能为之。

这幅作品带来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技法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和总结,并将与申请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河一道,载入史册。


郝连成20216月 于松花江畔


[下一篇] 诗人 林海蓓

[上一篇] 去军博看第五届全军书法展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