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晚,我们采风团一行20余人在观赏了湖北麻城杜鹃花海后,乘大巴抵达湖北当阳。25日上午,同游长坂坡、关陵、玉泉山。当阳,这座曾是三国古战场的英雄城市,以“信义当阳”立市,凭借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形成原始社会群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正在打造鲜明的三国古战场文化源生地,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来朝。
长坂坡
我是在读小学四年级时,初读《三国演义》的。也许是骨子里的英雄情结,那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三国英雄让我崇拜至极。特别是关云长、张飞、赵云的英雄故事,更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此次当阳之行,能亲赴千年古战场凭吊英雄,以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状态,演一场热血沸腾。
车在长坂坡公园门口停下,大家纷纷涌入大门打卡,气势不凡的门楼尽显英雄气概,让人仰望。
长坂坡公园的占地面积并不大,但规划的十分紧凑。汉代风格的门楼亭台,紫红黑边的墙体以及端庄威严的整体风貌,让这里既凝重庄严又朴素典雅。早在明代这里就有建筑和碑记,但长坂坡公园始建于1934年,1979年重修。三开大门旁屹立着青石雕琢的雄狮、大象,威武壮观。公园内一块石碑上刻有“长阪雄风”四字,黑底白字,矗立于松柏之中,格外引人注目。明代万历十年这里曾树立此碑,清代乾隆年间重新镌刻,抗战期间此碑被日本侵略者掠去,1947年又一次重刻。一块石碑的故事,反映了历史变迁,也彰显尚武精神在中华大地的延续。
在距离石碑的不远处,有一座雕像,是赵云怀揣阿斗,手提钢枪,威风凛凛的形象。我们走近他,就仿佛再现了那一场血斗战场的画面。《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有精彩描绘。更有后人诗句:“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写到这里,我不得不重读《三国演义》那一章节的文字,再一次感受战场的画面,着实为我们河北人的英雄气概所倾倒。赵云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我乃常山赵子龙”的呐喊声至此穿越古今,响彻寰宇。
半个多小时的游览,时间似乎很短,然穿越的时空却很长。看大家似乎并不愿意离开,有意犹未尽的意味,我也悄悄放慢了脚步。我深深懂得,我们这一群人多是读着《三国演义》唱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深植英雄情结的。这里虽然早已物是人非,硝烟散去,兵戎入库,然英雄主义一直成为我们心中的旗帜。
当地人说,不远处有当阳桥。当年张飞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兵的地方。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前往寻访。据当地人介绍,那里有张氏后人在清朝雍正年间立有“张翼德横矛处”石碑,至今保存完好。同为河北人的张翼德,在当阳也曾演绎了一段英雄传奇。
关陵
来到关陵,阳光突然变得明亮了。广场宽阔,气势威严。
作为中国三大关庙之一,与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并称的湖北当阳关陵,已有1800余年历史。这是为纪念三国蜀将关羽而建,这里是关羽尸身的埋葬地,而关羽的头颅葬于洛阳,衣冠冢设在山西解州。
关陵是按皇帝规格修建的,经历了多次的扩建。自关羽死后,千百年来关羽忠义仁勇的形象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广泛崇拜的偶像。中国佛教把关羽封为神,曰伽蓝神。从曹操曾封关羽汉寿亭侯,蜀汉后主刘禅追封关羽“壮缪候”,到宋代封关羽为武安王,明代封关羽为武圣人,加封大帝;清代则是集神、圣、帝于一身,封曰忠义神武仁勇灵佑威显关灵大帝。作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作为大帝,与皇帝齐位,可见关羽的身份地位,显然神化了。
走进关陵,第一个碑亭内外就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讲解员详解了每一副对联和画像的由来,那些看似多一笔少一点的生僻字,都包含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故事。在这里,读一部书,也不如听一席话,关羽的一生在一副对联中几乎全部融入;“上联: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下联: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这里许多对联既对仗工整又意义非凡,充盈了文化底蕴。在左右厅堂之中,不管是赤兔马,还是青龙偃月刀,我认为都是最逼近真实形象的。关羽的塑像,那种似睡非睡的眼睛,机警地看着世界,败走麦城的故事似乎不想再重演。艺术的表现力,竟是格外的动人心魄。我在那里端详了许久,也思索了很久。
关陵,原称“大王冢”,从一个小的坟茔,经历代后人不断添石加土,植柏种松,此时的陵墓高7米,周长70米,周边松柏高耸,绿荫笼盖,更加肃穆。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正殿大门上方有清代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牌匾一块。陵区四周,环以帝陵式红墙黄瓦宫墙。形成了庄严肃穆的帝陵气派。
触景睹物,感怀关羽的一生,虽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威猛,不畏权势忠心侍主的侠肝义胆,也有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凄冷悲惨,更多的是为后人留下了忠义仁勇的精神财富。历史常有相似处,如今更有过来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照亮的是自己,也是世界。
谒关陵,读英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永远站在最高处。
玉泉山
赴玉泉山风景区旅游,我是冲着玉泉寺去的。
在拜访过山东济南灵岩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之后,并称中国四大名刹的湖北当阳玉泉寺,就成了我不得不来的地方。原本以为玉泉寺没有什么大不同,当看到现代气派的玉泉山风景区游客中心时,才得知这里不仅有寺庙,还是个面积很大的风景区。
这里是免门票的,只收景区交通车费,且服务也很舒心。两段路程交通大巴和电瓶车虽有转换,然连接顺畅,随叫随到。穿行在绿色的海洋中,时有千年古树、亭台楼阁、碧湖溪流在眼前流淌,仿佛进入一处仙境。仰望叠翠如盖的玉泉山,呼吸高附加值的负氧离子气流,一种难以抑制的畅快,像微风一样飘逸。直引得大家疾呼:“好地方,好地方!”
玉泉山素有“三楚名山”盛誉,始建于东汉末年,为我国历代著名的佛家寺院,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之一,以“荆楚丛林之冠”著称。这里以名山、名寺、名塔而闻名遐迩。珍珠泉是我国三大著名珍珠泉之一;棱金铁塔建造于北宋年间,是我国现存最高、最重和保存最完好的铁塔。那棵有1800余年树龄的银杏,树高34米,胸径3.2米,更是这里值得仰望的瑰宝。
从后山的塔林回返,第一个好的景点就是“珠泉跳玉”。这是玉泉古八景之一。珍珠泉属地下多泉眼,因其水中气泡形状如珠玉而得名。历史上曾被誉为“全国三大珍珠泉之一”,同山东济南趵突泉、杭州西湖玉泉齐名。当游客拍手、跺脚时,便会冒出串串珍珠。为了验证,大家拼命鼓掌,孟老师更是激动万分,持续鼓动大家一起鼓掌。看到水面上不停地冒出串串珍珠般的气泡,大家欣喜若狂,像一群孩童一样。
有一条窄窄的水泥小道伸向湖面中央,一个弯曲后,又通向湖的另一端,这是便于大家拍摄珍珠桥而修建的。人影映入水面,和桥孔的倒影一起组合成一副水墨画,在这里拍照留影的人络绎不绝。诗意,永远都荡漾在每一个人的心底。
过珍珠桥,步行50米,有一座关庙,这里称为“天下第一关庙”。关庙规模很小,之所以称天下第一,估计是说这里建造的时间最早。在珍珠桥的另一端登山入口处,有一处古迹,除了碑刻,还有一根古朴石柱,刻有“汉云长显灵处”。至于有何故事,在这里不说也罢。
玉泉寺建在山脚,穿过三重大殿,沿层层石阶攀登而上,古朴的建筑显露着这里的沧桑。我们气喘吁吁地攀上“天上天”景点时,远望一处亭台,仿佛淹没在滚滚的绿色波涛之中。亭台如一叶扁舟,静静矗立,而周边波涛汹涌。这是我登高望远,最为赏识的一处风景。也是玉泉山灵秀葱茏的见证。
在玉泉寺门外一座小桥上依托台阶合影,背后是青山如黛的玉泉山和古朴典雅的玉泉寺,大家的笑容都很灿烂,这也许就是游玩玉泉山后的一种态度吧。
我看到,虽然临近中午了,来这里的游客还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
[下一篇] 军屯村,叫我怎能不歌唱
[上一篇] 杜鹃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