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桑葚怎么就成了中药
桑葚怎么就成了中药
作者: 马占顺

       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它在春末夏初成熟,一串串紫黑色的珍珠,挂满了枝头。小时候,我们喜欢在桑树下嬉戏,伸手摘下一颗颗桑葚,轻轻一捏,那鲜甜的汁液便溢满唇齿之间。那是一种纯粹的快乐,是与自然最直接的对话。桑葚的甜,不同于糖果的矫揉造作,它带着泥土的芬芳,阳光的温暖,和风的轻抚,是大自然最真挚的馈赠。

      那时的记忆,不光是桑葚的好吃,也不光是为着玩,对我还有一种酸酸的苦涩。那年跟着父亲下放到湖北的“五七”干校,因为只有十来岁还是读书的年龄,干校的领导就把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安排在镇里的这所中学读书。由于学校离着家实在太远,我们就住在学校简陋的宿舍里。

      农村的中学劳动是太正常了,今天刚刚干完活,说不定哪又来活了。那年夏季的早稻收割,学校头一天通知第二天到校要带着镰刀、带着午饭。因为学校到收水稻的村里还有八、九里路呢。由于学校领导头一天忘记跟学生食堂打招呼,当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的来买饭并说要带上午饭时,食堂的工友(做饭的)都蒙了,认为我们这些北京来的孩子在骗他们。没吃早饭,又没有带上午饭,空着肚子收割水稻干着干着,顶着南方这大大的太阳又是那么给力,我实在支撑不住了。真感到看见什么都想吃,恰在这时我就望见远处的一棵大桑葚树,看见树枝枝上结出并成熟这紫色的桑葚真让我垂涎三尺。心想这可以让我开开口,解解馋。当时我哪知道这桑葚还是什么中药呢?

      后来知道,桑葚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果实,它还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在中医的宝典中,桑葚被赋予了“补肝益肾,滋阴养血”的神奇功效。它能够缓解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还能改善失眠多梦,须发早白等症状。在古代,桑葚被称作“长生果”,是养生家们推崇的滋补佳品。

      那么,桑葚你是如何成为中药的呢?这要从它的药用历史说起。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桑葚,味甘,性寒,入肝、肾二经,能补血润燥,益肝肾,明目。”可见,桑葚的药用价值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发现和利用。它不仅能够食用,还能入药,治疗多种疾病。

      桑葚,你咋就成了中药?这背后,是自然的馈赠,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化的传承。

      桑葚之所以能成为中药,与其独特的药理成分密不可分。现代研究表明,桑葚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因此,桑葚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种选择。

      在中医的实践中,桑葚的使用形式多种多样。它可以鲜食,可以晒干后泡水喝,也可以与其他药材配伍制成丸、散、膏、丹等剂型。在民间,还有用桑葚酿酒的传统,桑葚酒不仅味道醇厚,还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桑葚的这些用法,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智慧的结晶。

      桑葚成为中药,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药用价值,还因为它承载着人们对于健康和长寿的美好愿望。在古代,人们相信,桑树是通天的神木,它的果实自然也具有非凡的力量。因此,桑葚不仅仅是一种果实,它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桑葚的药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应用。在现代的保健品市场中,桑葚提取物被广泛用于各种保健食品和药品中。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还能够满足人们对天然、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桑树下寻找那份童年的快乐,依然可以在中药店里寻找到桑葚的身影。桑葚,不仅仅是一种果实,它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让我们珍惜这份来自自然的礼物,让桑葚的甜蜜和药效,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光彩。


      2025年5月22日

[下一篇] 精神调理

[上一篇] 麦积山中的小弥勒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