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初试身手
1986年夏,我大学毕业了。
龙翔万里归大海,蛇行百步入山林,小鸡不尿尿,各走各的道儿。毕业时选择分配去向,当时没有犹豫,我直接选择了鹤壁,原因有三。一是我们那届学生里,没有来自鹤壁的生源,既然是统一分配,而且我愿意去鹤壁,省教育厅当然要考虑各省辖市的平衡。二是因为秀儿在鹤壁,他的父亲已经在鹤壁扎了根,她在哪儿我就去哪儿。鹤壁自古3000年来就是一个盛产爱情的城市,我是要到那里寻找我的真爱的。三是因为我的父亲也在鹤壁矿务局工作,我也算是半个鹤壁人,父母在,不远游。综合上述三个因素,分到我到鹤壁就理所当然,水到渠成。
鹤壁工作的第一站是市百货公司。当时大学生还比较稀缺,属于优质资源。我原本可以分配到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但那时候因为青春年少,踌躇满志,认为研究室都是老头子皓首穷经的地方,不是缺少经验的年轻人该待的地方,我应该去的是火热的工作第一线去接受锻炼,增长才干。我在大学暑期,曾经写信给安阳市工贸中心的老总张清寿,那时候他搞的安阳市工贸中心,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货畅其流,曾经叫响全国,引领商业改革潮流。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我最终没有分到安阳,也没有到安阳工贸中心实习学习,但我早就坚定了一个志向,就是一定要干我的专业,要投身商业或外贸工作基层,因为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终于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市商业局,市商业局又把我分到了市百货公司。那时候商业局有八大公司,除了百货公司外,还有纺织品公司、糖烟酒公司、五金家电公司、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蔬菜公司、石油公司,百货公司是其中的老大,能分到这样的公司,心里也是十分高兴。因为是国营商业,就是卖肉卖菜卖饭,那也只有国营公司的门市部才能去做,是独家买卖,不愁销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当个营业员也很光荣。现在除了石油公司仍然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外,其他七大公司已经早都改制为民营企业了,当年的风光早已不复存在。
初入职市百货公司,先是到百货大楼实习学习了一个月的时间,当时是在钟缝日用品组,组长是董老师,营业员有纪冬玲等。纪冬玲当时是一位很漂亮的大姐姐,对我也非常热情。在短暂的下店学习后,我接到的第一份正式任务是参与编写百货行业志。
盛世修志,当时我们国家定的是二十年修一次志书,为此还各级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地方志办公室。当时市百货公司的经理是张宝庭,带领我们编写志书的是将要退休的副经理李永祥,副组长是公司业务科副科长王化魁,成员有胡进峰、我,还有李鹤清。胡进峰是退役军人,当时在人事科,我是大学生,当时关系在公司办公室,李鹤清是商丘商校刚毕业的,当时关系在九大商场。五人组成一个修志团队,老中青相结合,也算是人才济济,兵强马壮。这里最需要介绍的是我们的主编李永祥老经理。
李永祥主编那时既将近退休,身体却是很好,满面红光。说起李永祥经理,还是有一段故事。据说李经理在这之前,曾经得过一次很严重的疾病,就是食道癌。李经理是林州人,那里曾经是食道癌的高发区,一些人为此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被诊断出这种病后,几乎就是等于是判了死刑,不由人不重视。李经理也是赶紧去治疗,后来听说这种病无法根治,而且听说练气功对此病治疗帮助很大,李经理就练了一种气功。后来,不知道是当时医院误诊了,还是练气功果然有效果,总之是李经理的病之后就不治而愈了,而且在这之后一直活到了八、九十岁。所以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全国出现大面积的气功热,现在看来不是偶然的。
当时,百货行业实行的还是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百货公司有两个批发站,即中山百货批发站和大湖文化鞋帽批发站,从北到南有九个零售商店,最大的有两个商店,即百货大楼和九大商场,都在山城区。百货行业志就是反映从1957年鹤壁建市到1986年期间的全市百货行业发展、运营、管理全貌。我负责的是企业管理状况部分的篇章。
简单地说,这次百货行业志修的并不完美,尤其是我负责的部分,原因有二。一是作为我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对于商业企业管理,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性的认识。仅从收集到的有限的管理制度,很难归纳总结经典和成熟的管理经验,这对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来说未免有点勉为其难。二是当时打印工具还停留在油印阶段,写好的志书草稿要手写在蜡纸上,再油印成册,这对于原本左手写字的我来说又是一场灾难。这部书后来分成上下两册油印了2百套。编志质量既不高,何况印刷又不好,这对于我来说绝不是风光无限的高光时刻,而是自揭其丑的尴尬之旅。但不管怎么说,修志工作完成了,当时也是功德一件。因为在这之后不到5年,国营商业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以至于最后消失在民营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是我们的志书,让人们在N多年之后,仍然可以回味国营百货行业当年的荣光。
不得志,来修志,半年的修志工作结束之后,领导根据我的表现,分配我到市百货公司下属企业百货贸易中心工作,也算是继续让我接受考验和磨炼。这是一个以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基层商店,也是改革出现的新生事物。在百货贸易中心,我一开始是当企业的现金会计,一段时间之后,又充当起鞋帽批发业务的开票员。我是初生牛犊,修炼中的小白蛇,对多岗位历练没有异议,这时候,领导让我去办一件事情,就是去税务局联系企业发票印刷事宜。当时又闯了一个祸,也不知道是我没有交代清楚,还是别的环节出现了问题,印刷出来之后,就说是发票联的颜色不对,害的同事们要自刻印模子对发票进行补正,为此又挨了领导一顿批,其他同事明面上不说,内心里对我的不满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说起来,当初我在百货贸易中心工作,领导和同事对我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当时的经理是苗志荣,副经理有苏宝华、崔树海,鞋帽钟缝组组长是王怡谦,纺织品组组长是张改莲,家电组组长李龙,成员有李建军、李军,他们对我都很关心,我后来和李建军、李军也成了很好的朋友。要怨只能怨我书生意气太浓,虽然当年也曾经夺得过全国职工法律知识竞赛三等奖,但在工作方面不止是没有显露出应有的才气,而且可以说是太不争气了。
初试身手,颇有小马乍行嫌路窄,雏蛇游走爱横行的英雄气概,但纸上谈兵害死人。我满腔热血刚参加工作就碰了一鼻子灰,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教育我在工作中要苦练基本功,细心细心再细心。即使是天之骄子,也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预高于顶。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教训对我之后的成长之路帮助很大。
[下一篇] 蛇精灵(长篇小说连载23)
[上一篇] 蛇精灵(长篇小说连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