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记住乡愁 > 老家的秋天
老家的秋天
作者:高顺平

我的老家在豫北丘陵地带,八百里太行山余脉东麓,那里一年四季分明,各具魅力。但如果让我选择,我更喜欢老家的秋天。

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到处充满了生机,但春天容易有倒春寒,还容易闹春荒,小时候穷怕了,吃穿都是个问题,所以到现在还是心有余悸。夏天天气炎热,倒是可以下河游泳避暑,但总不能一天到晚都泡在水里吧,所以那时候晚上睡觉一般是睡在房顶上,夜里可以望着天空发呆数星星玩,但要睡觉特别老实,确保安全不从房顶上轱辘下来才行。冬天天气寒冷,万物凋零,终于下雪了,倒是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玩的不也乐乎,但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那种忍饥挨冻的知味并不好受。

我之所以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吃的方面来说吧,苹果、梨子、柿子开始漫山飘香,玉米、谷子、高粱也很快就能够食用了,可以填饱干瘪的肚子,红薯、芝麻、豆类更是在将熟未熟之际就可以直接拿来充饥。至于穿的方面,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天气不热又不冷,穿单衣刚刚好,正好省却了买衣服的钱。即使到暮秋感到有点凉吧,地里的棉花又开始采摘了,马上就可以穿上有着太阳味儿的暖暖棉衣了。总是,秋天在人饥寒交迫之际总能给人以生的希望,给人以活的盼头,给人以物质的满足,给人以丰衣足食。

在我的老家有三宝,苹果、小米和小磨香油。苹果是又圆又大又红,香脆甘甜,一个足有半斤八两,我当年谈对象就是靠一兜家乡的红苹果就俘获了一个少女的芳心。那对象是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后来举家离开老家到鹤壁生活,但对老家还有很深的感情。有思乡的情愫在,这事情就好办,当我提着苹果出现在人家面前时,人家还没有相中我之前先看上老家的苹果了。吃人的嘴软,附带也不好拒绝我的美意,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与我处对象。

家乡的谷子是种在山坡上,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且种谷子非常麻烦,需要疏苗间苗,还要在大热天一遍遍除草捉虫松土保墒。唯其不易,故而珍贵,产出的谷子高钙富硒,碾出的小米色泽金黄,熬成的米粥上漂一层厚厚的米油,喝入口中暖胃润肺,清肝利胆,尤其利于产妇催乳。家乡的小米曾经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连慈禧老佛爷都爱这一口,喝过后赞不绝口,是直接拿来进贡的。

家乡的小磨香油就更不用说了,芝麻也是长在山坡上的,色泽油润,用石磨榨油出油率高。在豫北安阳、鹤壁一带,家乡的小磨香油就是金字招牌,牢牢占据了当地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以至于其他地方的香油也都打着我们家乡的旗号招徕生意。在我们老家,如果是形容一个人有出息就会说,看看人家,吃的芝麻多了,放出的屁也香。题中之意,这个人所吃的芝麻,必须是我们家乡的芝麻,若是吃了别处的芝麻,放出的屁怕是未必一定会香呢。

我不知道古人为什么老是有悲秋的情绪,但在古人的笔下,恨秋、怨秋、悲秋的文人骚客确实是大有人在。大概是古代秋官要在秋天行刑,也亦或是与当时作者的境遇和心情有关,触景生情,借物抒情罢了。一代文豪欧阳修就在《秋声赋》中写过,“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佛印认为,“心中有佛,眼里皆是佛;心中有魔,眼里皆是魔。”在古代是肃杀的象征,欧阳修当时因为屡次遭贬而心情郁闷,所以才写出千古悲秋的盖世文章。秋天何辜,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样的境遇与秋天自身无干,秋天成了替罪羊罢了。

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后来倒是不再为一日三餐而发愁了。如果我没有拖后腿的话,我和全国人民都已经一起迈入了小康社会,正满怀豪情地行进在强国建设的康庄大道上。但月是故乡圆,人是家乡亲,在我看来,老家的秋天在我的眼中仍是那么的美好,不由得我要为老家的秋天而纵情歌唱!

[下一篇] 风雨护秋人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