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一个想法在我的心头徘徊,想一篇评论豫籍作家刘震云先生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书评而迟迟不敢下笔。直到看了网上诸多刘先生的视频,终于忍不住要写点什么。
《一句顶一万句》是由国内一线作家刘震云先生倾心打造的一部充满哲理的长篇小说,是刘震云先生的扛鼎之作,一旦横空出世就力压群雄,斩获国内顶级的茅盾文学大奖。刘震云先生是河南延津人,是当年的河南高考状元,北大才子。这部小说以家乡为背景,分为出延津记和入延津记两部分。出延津记反映底层百姓杨百顺不堪忍受人性孤独而背井离乡,入延津记揭示其后人牛爱国孤独之下回到延津寻求解脱。出延津也好,入延津也罢,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知己,正是人生的百年孤独的写照。
人生熙熙,皆为利来;人生嚷嚷,皆为利往。即使是在现代社会,芸芸众生,都在为生计忙碌,能够坐下来敞开心扉深入交谈的少之又少。以出延津记为例,杨百顺在延津乡下出生,勉强跟着镇上的老汪读了几年私塾,老汪还被东家解雇了。杨百顺为了生计想跟着罗长礼学习喊丧而不得,只得跟着剃头匠老裴学剃头。稍微长大点之后,杨百顺想进入新学而不能,不得已又跟着杀猪匠老曾学杀猪,之后又到老蒋家学染布。染布的手艺后来也学不成了,杨百顺又跟着老詹去传教。传基督教的也是孤独,意大利人老詹四十年间矢志不移,在延津才发展了八个信徒。离开老詹之后,杨百顺在社火表演上临时救场露了脸,因祸得福得到了到县政府当差的机会,之后阴差阳错地成为姜家弹花铺(后来改为蒸馍铺)的上门女婿。谁知道媳妇吴香香跟杨百顺说不着,却与隔壁的银匠老高暗度陈仓,还跟人家跑了。在寻找媳妇的途中,杨百顺倒是与继女巧玲说得着,但祸不单行,继女巧玲又被卖老鼠药的老尤拐卖了。为寻找巧玲,杨百顺不得已离开延津,开封、郑州、安阳、洛阳、灵宝到处找,一路不停找到了陕西宝鸡,这便是杨百顺的出延津记。想想看,杨百顺除了爹妈给起的名字叫百顺,这大半生哪一件事做的顺?他又跟哪个人说得着?唯一能够说得着的继女巧玲还让他给弄丢了,一句顶一万句,百年孤独不过如此吧。
人生一晃几十年又过去了,这样的百年孤独还在继续。入延津记反映的是,杨百顺的继女巧玲被拐卖,一路辗转到山西沁源。之后巧玲被老曹家收养改名为曹青娥,嫁给牛书道后生子牛爱国,这样牛爱国也算得上是杨百顺的半个女婿了。曹青娥与牛书道说不着,她喜欢的是拖拉机手侯宝山,之后还背着牛书道偷偷回了一趟延津,但延津已经是物是人非。牛爱国长大后先是去当兵,退役后娶了个老婆叫庞丽娜。牛爱国与庞丽娜同样说不着,用牛爱国的话说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没话。”因为没话,后来庞丽娜同样跟着摄影城的老板小蒋跑了。牛爱国开着货车像杨百顺那样同样到处找老婆,在河北平山县认识了店老板李昆的小媳妇章楚红。牛爱国与章楚红倒是说得着,但牛爱国担心纸里包不住火,后来又自觉远离了与之有着暧昧关系的章楚红。牛爱国与庞丽娜强扭的瓜不甜终于离婚了,他带着疑问回延津寻找答案解疑释惑而未得,人生的孤独同样伴随了他的一生。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之所以经典,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是因为他揭示了人生这个永恒的话题,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而所谓说得上话,常常是话不在多,管用的交心的话其实没有几句,有时候一句真的可以顶上一万句。电影《百年孤独》中有一段经典台词,“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是永恒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先生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也”,可见无论是古今中外,人与人之间交往知音难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孤独是始终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