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也说电影《南京照相馆》
也说电影《南京照相馆》
作者:逍遥舟子

     电影好像是专属年轻人的阵地,喜欢看电影还是几十年前青春岁月的记忆。最狂热的是少年时期,冒黑走野地串村看露天电影。后来把彩电搬到家里,反而没了热情。再后来,网络电视随意追剧,没了时间和精力。也许是这几年受文化强国意识普遍觉醒的影响,开始走进影院,但一年也不会超过两三回,值得看的影片少而又少。 

1. 真实才是震撼人心的根本力量

    最近火爆的《南京图书馆》,我在8月15日那天看了,上午预约下午3点看,结果被安排到晚上7:30。看了我想有更多人去看,于是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多管闲事的广告:

南京大屠杀已经埋进时光的坟墓,

南京照相馆也已沉入历史的尘埃。

假如历史在那时候斩断,

假如华人在那地方绝种,

还有父母、我们、子女什么事?

 

那是一个历史的拐点,

那是一个很多人看不到的时刻。

电影正在热播,

你我他还有谁没有来过?

我配发了几幅剧照。电影节奏太快,稍纵即逝,电影的片头和南京吉祥照相馆的门头那些醒目的镜头没有拍上,抓拍了南京挹江门(敌机轰炸不绝于耳老百姓闻风逃难蜂拥而至摩肩接踵却大门紧闭城楼尽失梁柱裸露)、民国政府大楼(日寇占领丑态百出并插上日本国旗)、长江边(日军驱赶屠杀民众浮尸纵横血流成河)、片尾词“谨以此片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和演员组名单。

据说电影的发明受缝纫机机启发,把照片连起来,利用视觉的暂留效应形成连贯的电影。电影《南京照相馆》溯本清源,返璞归真,通过照相馆,用相片来真实记录历史。不管什么艺术,不管如何虚构,不管他用什么手法和手段,真实才是进入并震撼人心的根本力量。

电影《南京照相馆》做到了。一个是真切的声音:隆隆的机声,呯呯的枪声,声嘶力竭的喊声,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个是沉闷的光线:风雨如磐的黑暗,偶尔的亮光,以及鲜红的江水……一个是变换的场景:万头攒动的大场景,以及抓阄决定生死的表情、鲜血淋漓血肉模糊的脊背……人物本色而稀少的对话……正是人物原型保存的日寇宣示战功的照片,在1947年2月6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证实了日军的滔天罪行,将谷寿夫等一批战犯处以死刑。

据透露,影片中的大部分人物,特别是日美欧代表性人物都有原型。但愿电影《南京照相馆》能在今天震耳发聩,唤醒更多世人,识破日本政府军国主义主流舆论的无耻谎言,正视历史,昭示现在和未来: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2.暗无天日的“百姓大舞台

中国的抗日战争太漫长,从“九一八”到日本无条件投降长达14年。即使从日本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算起,也长达8年之久。漫长的历史,广阔的战场,从哪儿说起?编剧选取了南京这个当时发生了大屠杀的国都。南京也特别大,场景也特别多,从哪儿着手?目光聚焦在南京有名的吉祥照相馆。这与老舍的《茶馆》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的长河非常广阔,需要选取一个舞台,一个窗口。老舍的《茶馆》更像列车的窗口,历史变迁,地点不变。城头变换大王旗,老百姓的苦难却不停地延续。《南京照相馆》没有选取太漫长的历史,而是独独选举日军占领南京前前后后一个特殊的时刻。除了城市的街道、郊外,每时每刻每地都发生人间炼狱的罪恶之外,选取南京照相馆这个不大的舞台,让不同的老百姓和日本“友人”直接发生碰撞。

照相馆的舞台上都有谁?那一个个演员在剧中叫什么,我想大部分观众和我一样,大概都记不太清楚。他们叫什么不重要,除了日本摄影记者,都是普普通通的、暂时劫后余生的、最后大部分“壮烈”毁灭、只剩下“组装”的一家三口的老百姓。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特别在结束时拍上演员表的原因。

日本人叫野藤秀夫,可以想象一个英俊健壮的青年,而且是一个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青年。他不同于那些从农民征召来的普通士兵,是一名“兵二代”。从小爱玩相机,战时凭借家族的地位没有做参战的士兵,而成了一名战地摄影记者。不同于世界各国客观报道战地状况的记者,他们是专为炫耀日本占领中国、屠杀人民的光荣的记者,是日本军国主义国家的宣传工具。他刚投入工作不久,被高层提示,注意国际影响,宣传虚假的“中日亲善,王道乐土”。这个半吊子摄影记者,只会拍摄,不会冲洗胶卷照片。他在追杀百姓的南京街头捡回一个中国邮差为我所用。老百姓主要有五人,邮差苏柳昌(阿昌)、翻译王广海、电影演员林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警察宋班长。

首先出场的是随着日本占领军征战、驱赶、强奸、纵火、屠杀而出场的日本摄影师野藤秀夫。他爷爷是甲午战争老兵,从他们祖孙身上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文化比较上瘾的很多人并不是出于友好,而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子孙,对中国垂涎源于野兽一般的食欲。就像大英帝国博物馆收藏那么多中国文物,你很难确定他们的热爱和珍惜。

日寇和汉奸是一对如影随形的罪恶,与日本人同时出场的是翻译王广海。名字暗示他不同于一般具有小农意识的小市民,而是见过世面、到日本留过洋的知识分子。他天生跛足象征他心理同样畸形。他和现实中一些知识分子一样,不满足于家里大几岁的童养媳夫人,外面养着一个演员小情人。日本对中国碾压式的占领令他坚信日本必定胜利,幻想战争结束之后,可以和情人过上比较稳定的私生活。

林毓秀相貌姣好,活在自己的电影明星梦里。她和伊藤秀夫一样,如果正常,都应该是健康向上的青年,幸福地活在自己的国度里。其实她和电影明星胡蝶只配过一次戏,是一个跑龙套的演员,靠着一名低级知识分子偷偷摸摸的接济,过着贫贱的底层生活。

由于伊藤秀夫的特殊工作,阴错阳差地牵引出邮差阿昌。为什么是邮差这个职业?渲染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社会环境,让人徒增“乱离人不如太平犬”的悲哀。日本占领首都南京,邮政局长在逃亡中殒命,阿昌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南京城就像一个人间地狱无处可逃,阿昌还是被抓住要枪毙。戏剧性的转折是阿昌在仓惶逃亡中,为了遮挡子弹,捡了一个印有吉祥照相馆”字样的工包遮头。当伊藤秀夫正为缺乏照相耗材和没人冲洗照片而焦虑的时候,遇到阿昌喜出望外,于是就从枪口暂时救下阿昌。

吉祥照相好找,何况邮差是街溜子。那是南京城百姓文化生活的地标,生子、生日、升学、毕业、工作、结婚、节庆等都在这里留影纪念。“吉祥”应该是老百姓平时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而战争的到来,让一切都粉而碎之。

到了照相馆,从墙上照片和抽屉工作证中,阿昌才谎称自己是照相馆学徒工“阿泰”。阿泰在照相馆“熟悉”工作过程中,发现了藏在柜子里的老板老金和在地下室藏着的老金的妻子及其一子一女。老金夫妻团圆、儿女双全,有生意兴隆的照相馆,本是家境殷实的小康之家。受资产的牵绊选择暂避家里,没有在逃亡中丧生,是典型的苟活于乱世。他们的相遇让人想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电影就是这样,在吉祥照相馆,给观众设置了一个暗无天日的百姓大舞台”。 

3.英雄美人是民族传统的高光

老金和阿昌是一对患难“忘年交”。特殊的遭遇让老金将冲洗胶卷相片的看家本事以及拖延磨工的借口倾囊相授,帮阿昌速成学徒工,并许诺和平后家产一人一半。两人一明一暗应付伊藤秀夫的差事。

林毓秀和王广海虽然苟合,但本质上同床异梦。这里创造性地上演了英雄救美人”和“美人救英雄”的戏码。林毓秀预言日本一旦失败,王广海将成为汉奸,不会有希望。而她从小唱戏,被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形象潜移默化了英雄主义的种子。一次经王广海介绍被日本人征去表演,半途被勒令脱光时,是警察宋班长拉闸灭灯趁黑挽救了她。而她忍痛割爱,将宋班长替换珍藏的电影胶卷藏在自己的提箱里带回照相馆。

宋班长也不是什么正规军,而是南京城的警察,在战争来临被抓充军。战场上穷凶极恶的敌人激发了他同仇敌忾的民族情绪,但在林毓秀和老金一家心目中,已经是高大上的抗日英雄。宋班长叫宋存义,他逃亡的唯一寄托是还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弟弟宋存礼。作为配角,宋班长兄弟家庭背景没有展示,但是从他们的名字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在他们身上的影子。在照相馆照片中,宋班长偶然发现弟弟已被鬼子杀死,满腔的悲愤瞬间爆发,毅然扒着敌人汽车的底盘冲出去,尽管脊背被划得血肉模糊、鲜血淋漓,拼着命和敌人同归于尽。

4.文化的力量

电影毕竟不能纪实。整个南京就是一个屠场,鬼子烧杀奸掠的罪行罄竹难书。也正像一些汉奸所反对的那样,电影必须规避过多血腥和冲破人性底线的风险。电影通过若干暴行实景镜头蜻蜓点水,以点带面。照片可以做模糊化处理,通过远景反复展示。

文化才是电影艺术的武器。影片中借各种机会反复强调南京地标性街道、建筑的名称、风景,展示这个中国首都曾经的文化魅力。日本在本国要修建阵亡士兵纪念塔,征集北京城、居庸关、南京城等中国地标的城砖运回国内。宋班长就是跟那个挖砖的日本鬼子拼命,王广海也是在二人搏斗中良心发现,没有助日本人一臂之力,但也眼睁睁看着宋班长牺牲。

南京城那残垣断壁,那装甲碾压,那“百人斩”杀人竞赛,那尸骨累累,那凄厉的呼喊,那染红江水的鲜血,都被日军官方裁定“不许用”。“中日亲善,东亚共荣”的标语铺天盖地,简直天大的讽刺。那被鬼子摔死的婴儿强塞在林毓秀的怀抱勒令微笑的照片,却发表在日本公开的报纸上。南京城已经成为日军严密封锁消息、外界一无所知的人间炼狱。而这也启发一群百姓想法活着出去,将照片公之于世,成为控诉日军罪恶的如山铁证。

王广海为救情人,责令阿昌让林毓秀假扮自己的妻子,想方设法为他们办理出城的通行证。两份通行证到手,老金一家和一群天涯沦落人,面临人性的选择。抓阄,成为他们唯一能共同接受的方法。这种中国流行的概率决定法,本来就很少真正利用数学意义,而这里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水有源,树有根。这一群人能在这里生活,是老金的妻子在战前做了充分的物资准备,日常又为他们料理一日三餐。这时最被忽视的老金妻子、女儿娘俩成为大家的照顾对象,因为她们是女人。林毓秀也是女人,但她已经视死如归,应该是女英雄的力量和宋班长的力量叠加影响。阿昌能够活命是老金一家的恩情,他不想自己再苟活。老金很想活下去,很想把自己的照相手艺传承下去,但他只能把生的希望让给妻子和女儿,而他和儿子只能另寻机会。

这最关键的一环,暴露了日本摄影师伊藤秀夫的伪善本质。他并不真正怜悯中国人,当卫兵收到通行证向他征询意见的时候,他暴跳如雷。金妻娘俩当场惨死,伊藤秀夫不依不饶,像一只疯狗来到照相馆乱打烂砸。搏斗中,汉奸王广海被杀,林毓秀灵机一动,从他身上搜出王广海为自己夫妻俩办理的通行证。新的机会,最窝囊的老金挺身而出,决计让阿昌和林毓秀假扮夫妻出城。林毓秀故技重演,把老金的儿子藏进行李箱。老金故意和日本卫兵纠缠,壮烈牺牲。

 电影毕竟是电影,苦难中的南京人太需要一个喜剧性的结尾。那不是一家的三口人终于蒙混过关,逃出了南京城这个阎王殿,将日军的罪行公诸于世。史实也是南京照相馆的学徒工和他的朋友不谋而合暗藏证据,等到了日本投降之后正义的审判。

看《南京照相馆》是一次历史的重温、文化的洗礼、人性的震撼和正义的呼吁。百忙之中,带着朋友,带着家人,带着孩子,看看吧。历史是教科书,也是清醒剂。

[下一篇]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