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吃斋饭
吃斋饭
作者:闯海老佟

         在八大处吃斋饭,颇有记录几笔的必要。为啥呢?因为老佟年过六张儿,开佛还是头一回。

老实说,以前老佟要想吃斋饭的机会很多。自“80年代中期调入首钢,至今已近四十年,不仅时常去八大处,而且颇时常受到一些同事、邻居的忽悠。

大炼时,同事金哥是一位居士;时常参加八大处的佛事;与一些寺里的师傅比较熟。金哥总想把老佟发展成下线儿;赠送佛学的书籍;并且多次相约去听经、念佛、吃斋。老佟佛根很浅,心不为所动。

住园林局家属院时,有位邻居老董大哥;早些年也是凡人一个;后来得了严重的肾病,险些驾鹤”而去;出院以后,仍是病病歪歪地;后来经人介绍,他吃斋念佛,时常参加听经、念佛;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改善了饮食结构的原因,董哥的身体强壮了许多。他比老佟大五六岁,多次邀请去吃斋,也被老佟婉拒了。

以前为啥没吃斋饭呢?不信神鬼。佟家自古至今,没有人烧香拜神;家风之一就是犯病的不吃;犯法的别作。喜荤不喜素。佟家的人都是肉虫儿,几顿不开荤,嘴里就淡出鸟儿来。据说嗜荤的人,不仅易患三高;而且心智愚钝,粗俗不愖。老实说,老佟身为俗人,也乐为俗人,没体验过、也不向往超凡脱俗的境界。

这次为啥吃斋饭?

主要好奇心的驱使。老听别人说吃斋饭。斋饭什么样儿、什么味儿?吃的人多吗?场面啥样?老实说,一概不知道。人对陌生的事物,通常既有好奇,也时常伴有恐慌。老佟打小好奇心就重;老了仍未改变。

时间也合适。前些年,八大处吃斋饭,时常很早,数量也少。免费的斋饭,每月只提供两次。初一、十五;通常要起大早,排长队,能不能吃得到,就要看运气了。


----------排队领斋饭


老佟好吃懒做,喜荤不喜素;打小就认为十里地赶个嘴,不如在家喝冷水。因此,多次途经斋饭现场,都绕道而行,没有见过吃斋的场景。

近些年,八大处的斋饭改点了,从早餐改为午餐,而且供应量增加了,服务也热情了。

吃斋的地点,通常是在“二处灵光塔前。这里是八大处最宽敞、最热闹的所在。

这一天,老佟和韩同志相约爬山。我俩是大炼和曹妃甸的双料同事。

进入公园大门,我俩随着大流儿,沿着大脚印,踏上二处、三处那股道。半道上,不时看到善男信女推着食品车。他们的衣着挺显眼:白帽子、白围裙、白套袖。围裙的胸前绣着一大朵粉红色的莲花。

灵光塔前,搭着宽敞的凉棚。一些志愿者正在整理餐具。不时有游客询问:啥时开斋呀?

答曰:“11点开始。

旅客:现在就忙活?

答曰:“今天人多。

韩问:您吃过斋饭吗?

老佟:没有。

韩笑笑:我也没吃过。咱们尝尝?

老佟:先爬山。赶上就吃;赶不上就算了。

韩点头:行。万事随缘吧。

我俩信马由缰,一路赏景、逛庙、拍照;一直爬到欢喜地

“七处也叫宝珠洞,接近平坡山的山顶了;大概是公园的最高景点吧。拐过山道,就看到其地标,木质的牌坊;四柱、三门;额梁上是乾隆御笔,正面欢喜地;背面是坚固林。乾隆13年(1748年),乾隆驾临此地,并留诗三首,被刻在山岩上。

穿过牌坊不远,建有眺望亭、观音殿、三圣殿等建筑。宝珠洞掩藏在观音殿的后面;深约四米;因洞壁的砾石光滑圆润而得名。据说康熙年间,高僧海岫曾在此洞隐修。怹佛法高深,擅长驱邪捉鬼;圆寂以后被尊为鬼王菩萨

眺望亭呈长方型,居高临下,适合赏景。凭栏俯视,公园景物,聚拢在宽敞的山谷里,二处的灵光塔清晰醒目;远眺,京城高楼林立,亦真亦幻。

我俩上山时抄近,爬了挺长的石阶、木梯。韩同志年轻体健,一路领先。老佟体力不支,累得直喘粗气。为了照顾老佟,下山选了平道,虽然有些绕远,却游客较多,景色幽美;其中“中华精印谷值得一览。据说,这里的印章,按照年代顺序,涵盖了前秦、秦印、汉印、唐印等各个时期,不仅展示了中华石刻艺术的精髓;而且与自然山水结合,构成西山十二景之一。

相隔不远,是几片山水聚成的小水潭。由于地处深谷,两边山高林密,潭水显得幽深、清凉。一些鸳鸯、水鸟,停留在岸上,静静地欣赏着游客,很少游水和飞翔。

欢愉觉日短,闲闷显时长。一路观景、拍照、闲聊,不觉临近晌午了。离二处还有一段距离。

老佟看看手机:开斋半小时了;估计没戏了。

韩同志:到跟前了;进去搂一眼。

老佟:人少就吃。人多不等。

韩笑笑:见机行事。

拐进塔院,还没开饭。食客比预想的多得多;起码有五六百人,四列长队,弯弯曲曲地,从新塔前的凉棚一直排过旧塔的后面,并且不断有新人加入,队尾在迅速地延展着。人声鼎沸,秩序较好,表情兴奋、好奇、期待。

老佟缺少耐心,不愿排队等饭,只想拍几张照片,然后就扯呼。拍了几张照片,不见了韩同志。四下踅摸,人头攒动,不见孰人。正茫然无措,有人呼喊:--,老佟--,到这儿来--”

韩同志已经挤在候餐的人群中。老佟只好分开人群,凑到近前:走吧。这么多人,得等到啥时候?

韩同志:来吧。人多吃得香。

我俩随着人群往前挪。挪了十多米,进入凉棚。棚子的侧面,开了几个临时门;门边摆着桌子;一些志愿者,有的引导人群,有的忙着盛饭、递碗。我俩进入凉棚,就有志愿者迎过来,先发放筷子;不锈钢空心的,干净、轻巧。

老佟询问:我们吃得上吗?

志愿者:吃得上。饭菜管够。

老佟:咋这么多人呀?

志愿者:国庆节,中秋节赶一起儿。

老佟:平时人多吗?

志愿者:也挺多的。

老佟逗笑:为省饭钱?

志愿者:不是。有些人献花、点灯、布施。一捐就几十、几百;还在乎一份素斋吗?

老佟:这架式,不得等半小时?

志愿者:很快的;十多分钟就行。

果然如其所言,很快就捱到饭桌前。给我们的素斋分两种主食:馒头、米饭;用一个中号的不锈钢碗盛着。一些保洁、保安、志愿者也在就餐。他们吃的是盒饭。


----------分发斋饭
       人们接过饭碗,各自找地“开搓。因为人多,场地显得比较拥挤。大家三五成群,有的站在路边;有的坐在长椅;有的蹲在矮墙;埋着头,有的狼吞虎咽;有的细嚼慢咽;有的边吃边聊;四周充斥着提了秃噜地声音。


我俩端着碗,踅摸了一会儿,找不到清静的去处;只好和一些食客坐在大树的围栏上。围栏用一寸多的方钢焊成,颤颤微微地,胖点的人不能坐得太实了。

出于好奇,老佟仔细观察斋饭,并用手机拍照,发给一些朋友显摆:一个长方型的馒头,大概是全麦面的,颜色有些发黑,里面有些黑点,大概是麸皮?多半碗的素菜,有白菜、粉条、豆腐、木耳、蘑菇、胡萝卜等;大概十多样吧。爬了两三钟头的山,确实有点饿了,埋头连吃带喝,几分钟就米西完了。老实说,味道一般般,馒头有些拉嗓子。不过吃白食,就不好意思挑剔了。据说,素斋的花销,是一些善男信女的捐赠。善心、善行,老佟心领了。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场。进入八大处,很容易变得心平气和,谦逊礼让。就餐的现场氛围挺好。大家吃得挺香;没人乱挤乱喊,也还人浪费食物;吃完饭,主动把碗筷送回回收处;多数人离开就餐处,给后面的食客腾出地方。

我们吃完饭,凉棚的食客已经稀少了。

韩同志逗笑:老佟吃饱没有;我帮你再取一份?

老佟摆手:戒贪、戒嗔、戒痴。这是善男信女最起码的修行。饭吃七成饱。吃多了不仅影响健康;还容易妄思、妄动。

韩同志:老佟到了八大处,觉悟也提高了。

老佟:孟母三迁,择邻而处。

……

“二处的小广场,搭建起临时舞台。台面铺着红色的地毯。台前摆放着几溜鲜花;金菊、一品红、彩叶木等;红色的背景,上写着“金秋山河庆华诞;双节福韵映欢颜。第十二届西山八大处文化周。”现场显得热烈、喜庆。

观众席,摆放着几排折叠椅子,坐着十多个人。再往后,是出售纪念品、工艺品的摊位。不时有人观赏、问价。

早晨出来时,天有些阴沉,一直担心会下雨。吃完斋饭,天放晴了。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天气转晴,素斋入肚,心情更加快乐;闲情陡增。

听别人说,文艺演出挺精彩;唱歌、跳舞、小品、戏剧等等都有。老佟又起贪念,想一边看演出,一边休息,爽够了再出公园。

韩同志说:这时候,演员也该吃饭了。我去问问几点开演,别傻等着。

工作人员告知:上午的演出结束了。下午一点半以后,才有演出。

我俩意犹未尽往外走。

韩同志问:还想吃八大处的斋饭吗?

老佟:不会刻意而来。赶上斋饭,也不会拒绝滴。

[下一篇] 我的中秋月饼(散文)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