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总是感觉:雨,是有灵性的。这次在吉林省集安市丸都山故城与雨的一场相会,就更加验证了我的感知。那一日,雨下得特别大,我们在临江市参观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时,就因大雨被挡在了纪念馆外。一路上,即使雨时有短暂停歇,在东宁要塞处,给了我们一个多小时的面子,然去往集安的途中,雨,一直都执着地陪伴着我们,几乎形影不离。
在丸都山城景区门口,我们只看到停着一辆车。景区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的到来,有些惊讶,也有些不舍,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他们是太欢迎我们的到来了。估计我们是当日的第一波游客。说实在的,如果不是这里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地,这么一个高句丽王朝都城遗址,一定少有游客光顾。我们却是一拨少数喜欢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的人群,不远万里,正是冲着这里来的。
不惧风雨,似乎成了我们这群人一路上坚守的精神品格。大家拿到门票,鱼贯而入。我等杨川和兄长的到来,延迟出发了几分钟,雨却疯狂起来。我俩刚走进景区不到百米,雨就倾盆而下。站在一座小桥上,有些迷茫了,这是一个三岔口,前面的朋友已经不见了,雨水迅速地漫过我们的脚面,我们不敢继续前行了。雨声,犹如一场咆哮的呐喊,在这片空旷的原野上,顿时主宰了整个世界。即便是我在雨伞的庇护之下,那种不屑一顾的雨声,也让你感到空前的恐怖。
终于打通了电话,他们就在不远的前方。望着眼前的雨幕,我有些无奈和愤怒,于是朝着天空大喊一声:“我来了,请停下来!”喊声几乎有些歇斯底里,有些怒气冲天,然而几十秒后,雨竟骤然小了,几分钟后,雨停了,只有丝丝雨丝,飘飘然。不远处,敬东、老褚、同贵所在的宫殿遗址处,云雾正在渐渐散去,露出苍翠山峦,一派仙境梦幻景象。
此时,我和范老师、川和兄长正站在瞭望台前,一条幽林秘境通往森林深处,远处如梦的境界,仿佛是我们穿越而来。因为我们正站在一座千年古城的中央。
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始建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这里曾是高句丽王国的一座都城。晋咸康八年(343年),因战争被焚毁,如今这里只留遗址,依然是一处风景秀丽的风水宝地。
既然是高句丽王朝的都城,这里一定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查阅资料不难看出,高句丽王朝在我国境内存在数百年,其与中原王朝的渊源可谓由来已久。公元前37年,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扶余人建立了高句丽政权,以吉林集安为中心,鼎盛时疆域覆盖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起初由扶余公子朱蒙于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桓仁县)建立,历经多次战争,地域逐步收缩,公元3年迁至国内城(集安),后经多次战乱,最终被唐高宗联合新罗而灭,427年迁至平壤。这种国内城与山城形成的“附和式都城”体系,也就是平原城与山城结合的世界都城独特模式,曾经成为典范。
丸都山城至今保留了宫殿、瞭望台、蓄水池等遗址。这里的荷花池塘,雨中荷花别样红,可能就是当年的蓄水池。瞭望台在这个都城的中央位置,一座石头垒积的高台,仿似一座没有塔尖的金字塔,无论远眺和环视,都是风光无限。这里凭借自然山势的走向构筑,城墙高低起伏,山崖陡峭险峻处依托山势,山脊平缓处,高筑城垣,形成了北高南低,形若簸箕的城池,防御能力极为强势。在门口处看残存的城墙,数千米的高度,气势依然不凡。
在景区门口处,有一个高句丽古墓遗址公园,这里遍布石头墓。在崇山峻岭的脚下,雨后的雾岚刚刚散去,一排排石头城堡组成一片阔地草原,这里留下了高句丽王朝历代的根脉烟雨。你不必有过多的停留,历史从来都为强者书写,安静是这里的一切。虽然警示牌上写着:小心有蛇出没。
雨声,突然又惊醒了丸都山城的寂寞,我们该离开了。总想留下点什么,也总想带走些什么,在景区文创店买了两瓶集安大曲酒,让我感到还是来过了。那一晚,酒香伴随雨声,迎来了新的一天。
朝阳升起的时候,我们在辽宁的丹东,听到了一首比雨声更豪迈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下一篇] 青铜峡,黄河之水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