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小米记忆
小米记忆
作者:高顺平

关于小米,我近期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叫《家乡的小米》,那是表达思乡情绪的。人一旦上了年纪,很容易怀念家乡,怀念过去的人和事。我是一介凡夫俗子,当然不能免俗,更不可能例外。

没想到我的这篇散文在网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家乡人的兴趣和重视。先是村支书高合成鼓励我多推介家乡,为家乡土特产代言。接着我的小学老师高桂芳女士、高中同学白瑞斌、徐相臣等学友,刘海富、冯金喜等老乡,以及老家家人,不少人都在跟帖,鼓励我将小米做成大文章,这让我深受感动。

在我的印象中,小米它原本就是一种养人的谷物,它前世今生是一种叫谷子的旱地作物,属于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古称稷、粟,去皮后俗称小米。粟的稃壳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俗称“粟有五彩”。电视剧《生万物》中沂蒙山区的封二老乡种它,认为种稷稷比种药材实在。延安的老乡也种它,碾出的小米不仅养人,还支援了中国革命。我们党就是靠着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小米立下了汗马功劳。庄稼人靠天吃饭,不种谷子种什么?民以食为天,庄户人不吃小米吃什么?

在我的记忆里,种谷子是很辛苦的,夏种秋收,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劳动。以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还是生产队集体耕种,由于是旱地作物望天收,亩产量往往只有200多斤,赶上大旱年景甚至会颗粒无收,所以就总是吃不饱。为了吃饱肚子,那时候主席他老人家提出,红薯好吃,多种红薯。原因大概也是红素产量高,浑身都是宝,亩产可达数千斤,在困难时期,红薯救了不少人的命。所以后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一个时期,老家的乡亲们很少再种谷子了,多少种一点,也是自家吃,解解馋。再后来,我们国家城乡人民都富裕起来了,不仅要吃的饱,还要吃的好,吃的健康,小米又成了稀罕物。因为它高钙富硒,营养丰富,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所以,家乡的小米一时间又成为消费市场的抢手货、香饽饽。适应市场的需要,家乡的谷子也开始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当然,种归种,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谷子的高产丰产主要依赖科技支撑,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粒种子也能够富裕乡亲。我们过去经常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现在要加上一句,庄稼一枝花,种子是老大。在村支部书记高合成的带领下,家乡与郑州大学药食健康研究院和安阳市农科院联手,种植的谷子优良品种已从“豫谷18”、“豫谷19”迭代至“豫谷35”、“豫谷40”,这些谷子新品种优质高产,抗旱、抗病、抗倒伏,为家乡小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对小米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显然是落伍了。

外事不觉问谷歌,内事不觉问度娘。在当今信息社会,互联网高度发达,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并深深影响了让我们的生活。如今,打开互联网,谷子早已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00后的语境下,“谷子”源自于英文单词“Goods”(商品)的谐音,网络用语中的“谷子”通常指的是各种动漫、影视剧、游戏等的周边产品,如立牌、徽章、色纸、团子等。这些周边产品通常被分为官方谷子和同人谷子,官方谷子是由官方授权生产的,而同人谷子则是由粉丝或第三方生产厂家制作的。谷子这个词最初来源于日本的ACGN文化,随着国内二次元文化的兴起,谷子一词也逐渐被国内粉丝所接受和使用

还有,小米渐欲迷人眼,不是当年种谷人。在互联网上,小米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米,在百度搜索引擎下,弹出的信息几乎全部被雷军的小米产品所霸屏。小米手机、小米汽车、小米电视机、小米科技、小米集团、小米商城、小米客服、小米云服务、小米智能运动手环、小米随身WIFI、小米路由器、小米游戏中心,如此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要说雷军也真是个雷人,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吃过我家乡的小米,是不是从我家乡的小米中受到启发,总之是直接在互联网山炸裂了,爆雷了。

总之,以家乡的小米为媒,让我结识了不少的新朋友,也让我的脑洞大开,刷新了对家乡小米的记忆。激动之余,我决定建立属于我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实在高呀”,为家乡建设出力,敬请老铁们多多关注。

[下一篇] 宋伟整理的4连日记(193-200)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