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记住乡愁 > 永恒的纪念——《“人情砖”“人情果”》发表40周年文章选(之四)
永恒的纪念——《“人情砖”“人情果”》发表40周年文章选(之四)
作者:韩中清

撰文:韩中清  校对:付凤云

《七律·感怀》

群蝇贪吃“人情果”,铁笔开天扫乱云。

同日“三媒”惊月宇,全乡百姓读新闻。

终生未悔仕途梦,通体仁心载厚坤。

史鉴干秋刚傲骨,槐卿诗赋证丹忱。

绿伴东风入,红随春雨来。1986年1月11日,《沧州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上伍农民向报社赠旗》的消息。

消息说,9日上午,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青县上伍村的农民敲响锣鼓,舞起狮子,兴高采烈地在上伍村举行向沧州日报社赠送锦旗仪式,感谢党报替他们说了话。

几年来,上伍村的一些干部以权谋私,乱砍乱伐树木,拿着集体的砖和水果送人情,群众极为不满。一些人虽然向乡里反映,却没有得到解决。去年6月17日,《沧州日报》在头版发表了《上伍村干部滥伐树木》的批评文章。尔后,8月17日《农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出售“人情砖”,苦了制砖人》;11月16日的《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同日发表《出售“人情果,苦了种果人”》的读者来信,批评了发生在上伍村里的怪现象。这几篇稿件发表后,上伍群众把报纸贴在大街上,看报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为党报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拍手称快。也有个别干部迟迟不悟,说:“不就是几张破报纸嘛!”省委、县委对报纸反映的问题极为重视。省委领导同志亲自过问出售“人情砖”、“人情果”的问题;县委决定,把清理“人情砖”、“人情果”做为整党的重要内容。上伍村的歪风终于刹住了。

为了表示对党报的感激之情,农民代表韩得志等人提出,向人民日报社、农民日报社和沧州日报社赠送锦旗。本村的土“书法家”韩正山为锦旗书写了“为民作主,伸张正气”八个大字,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在授旗仪式之后,村民代表激动地对记者说:“党报的几篇文章,保住了我们村十来万元,至于政治上的收获,更是万两黄金也买不到的!”

据悉,向人民日报社和农民日报社赠旗也将稍后一些时候进行。

当年,《河北日报》在头版全文转载此消息。《沧州日报》还配发了《植根于群众之中》的本报评论员文章。这两篇文章由时任《沧州日报》总编室主任刘桂茂采写。

评论员说,报纸是干什么的?

胡耀邦同志讲得好: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当然也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也就是说,它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是反映群众呼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报纸才有如此威力:一块“豆腐干”大的文章,可以使犯了错误的人幡然思悔,使主持正义事业的人扬眉吐气。有人说:“不就是几张破报纸嘛!”其实,报纸顺了党心,合了民意,它的作用着实小觑不得呢!

请看!上伍农民向本报赠旗的新闻。我们的报纸起了这么一点儿作用,群众就是如此的兴高彩烈!当然,我们还做得很不够。这次赠旗,与其说是对我们的赞誉,毋宁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希冀。“如鱼在水,冷暖自知”;社会上哪些东西该提倡,哪些东西该批评,群众有着极a其深刻的感受。一张报纸要想真正办好,除了认真学习、贯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之外,还必须植根于群众之中。否则,我们就成了离开了大地母亲的安泰,有什么力量可言?

愿广大读者和我们共同努力,把我们这张报办得更好。

我的《抒怀》七律云:

两篇告倒半朝官,纵酒高歌黎庶欢。

狮舞街头伸正气,龙腾巷尾吐金丹。

魏征直谏唐皇喜,学子忠言酷吏寒。

贬谪回乡人未倒,骚神迎我上诗坛。

通讯员写表扬稿还容易些,写批评稿就会受到人情面子和错踪复杂的关系的制约:刘桂茂先生在《我的新闻情》序言中说:“韩中清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本人又是农民,在这里他是“永久”牌,不是“飞鸽”牌,得罪了人要付出相应代价。因此当一个农民新闻工作者无疑要有更多的吃苦精神,更多的新闻敏感和更多的浩然正气。

[下一篇] 永恒的纪念——《“人情砖”“人情果”》发表40周年文章选(之三)

[上一篇] 永恒的纪念 ——《“人情砖”“人情果”》发表40周年文章选(之五)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