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行走天下 > 金城汤池御穷寇,科举百年铸传奇 ----- 游沁河古城堡、古村落
金城汤池御穷寇,科举百年铸传奇 ----- 游沁河古城堡、古村落
作者:和凯

百年文运繁盛世,沁水岸边诗书香;

祖孙朝堂相聚首,名相贤臣皆栋梁;

古今悠悠多少事,福运流转亦寻常;

碧水依旧东流去,青山荒冢话凄凉。




山西历史悠久,名胜繁多,早对其人文仰慕已久,虽遍览史书,了然于心但实地查看游历一番之愿埋藏心底多年。近日,因业务之需,受友人之邀,顶炎炎烈日,终于踏上了这片厚重而传奇的土地,过分商业化的景点已无大的兴趣,在友人建议下开启了一场明清古城堡古村落之行,随后之旅,跋山涉水,穿村过寨,遍访名人故居及历史遗迹,查看碑石篆刻,听村民讲述来自遥远而无从考证的故事,每至一地倍感民风之淳朴,历史人文之厚重,身体虽略感疲惫但依旧兴致盎然。游走于几百年前的明清古城堡、古街巷,仿佛穿越时空,一切都感到熟悉而亲切,就像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同时又感受到了发自心底的震憾和疑问,是什么机遇和原由造就了这一切,民风使然?地域文化?还是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也许都有,也许一切皆定数。    

 





      沁河发源于太岳山,为晋省除汾河外第二大河流,全长四百余里,流经沁源、安泽、沁水、阳城四县,后出省经河南入黄河。沁河不大,在全国的河流中也数不上名号,但从古代诗句中仍能感受其波澜壮阔之景像:

                                               《沁渡秋风》

                                                     --王 徽

                                              沁水河边古渡头,

                                              往来不断送行舟.

                                              垂杨两岩微风动,

                                              数点眠沙起白鸥。



督具钟灵毓秀之气的沁河水,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将其所孕育的文运才思都集中赐予了沁河两岸勤劳而朴实的人民。入明以来,高度对教育的重视使这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才导致在科举盛行的年代科甲题名之士冠绝全省。明清两朝这里所出名震一时的名臣贤相、才子佳人何止百千。在走访过程中所见到的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堡、官宦巨宅以及听到的“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的谚语也印证了沁河两岸过去的文运之昌盛,商贸之繁荣。





      如今的沁河水虽因现代工业的发展由其是煤炭的开采而变得缓慢稀少,但依然清澈见底,日夜不息向东流去,河水两岸耸立的一座座明清古堡建筑、官宦府坻,虽显破败,但那灵动的飞檐翘角,精美的雕梁画栋,精巧的斗拱层叠,巍峨的“尚书府”“冢宰第”“进士第”等木质或砖雕匾额,依旧气势恢宏,雄伟壮阔,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昔日辉煌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传奇,成为一道贯穿古今,全国绝无仅有的雄奇壮美风景,令人叹为观止,流连于其间,久久不忍离去。





虽游历名胜无数,无记游记之习惯,一是懒,二是无能够引发心灵共鸣之感受,但此次晋城沁水河谷之行带给我的不仅仅震憾而且还引发了一吐为快的共鸣,但此地古堡众多,华屋林立,历史名人更是不胜繁举,感觉无论从何处下笔皆不能一抒胸意,皆不能表现这一片土地的神奇,更愧对创造这一切历史人文的先辈。思来想去,一笔写不尽天下事,也总不能以偏盖全,还是按所走路线以点带面来的真实,实在些。







[上一篇] 丰宁草原

[上一篇] 桂林之行 (三)游银子岩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