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乔民英《陶山气象》
乔民英《陶山气象》
作者:乔民英

                                                                                       (作者近照)

 

 中国叫陶山的地方有好几处,但与修建紫禁城和长城有关的陶山就只有邯郸馆陶了。

 馆陶古时叫陶山,陶山也确实曾是一座山,这座山由黄河故道沉积的淤泥筑成,也由“陶山者,山如陶,陶如山也”的传说筑成。后来,山上的泥土被烧制成一块块方正结实的砖头垒在京都紫禁城,垒在万里长城,垒在百姓院落,还被陶工烧制成一件件精美灵动的陶器登堂入室、异彩纷呈。再后来,陶山不见了,变成了丰饶肥沃的土地,变成了馆陶人的精气神,变成了一个由贾平凹先生题写刊名的《陶山》刊物。

                                                            

 我去过馆陶很多次,但以文化的名义走进馆陶却是二零一四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是邯郸散文沙龙的分水岭,沙龙由邯郸学院的雁翼文学馆搬到了雁翼的故乡馆陶,实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拓展。这一天也是邯郸马年冬天的分水岭,翌日邯郸气温由摄氏三度骤然降到零下四度,我办公室窗前池塘里的鱼们被冰凌定格成一个个向上的姿势。很久以前,陶山变成平地时莫非也在一夜之间!

 参观魏征博物馆,交流作品,考察文化小镇寿山寺东村,虽然只有三个小时的行程,但“小县大文化”气象让我吃惊。没想到大唐名相魏征在他的故乡享受这么高的礼遇,没想到一次平常的文化交流活动能办到县委会议室,没想到寿东村一架老织布机、一台老纺车、一眼老水井,配上粮画坊和咖啡屋就能点亮一片文化风景。在纺车前,我想起上小学三四年级时的童年岁月,那时母亲在外村教书,我随爷爷奶奶住,奶奶摇动纺车的嗡嗡声就是我的催眠曲。在老井旁,我想起上五年级时每天到村西挑水的情景,那时母亲已回到本村教书,给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每天往水缸里挑一担水。在咖啡屋前,我则想起了两次畅游云南丽江古城如梦如幻的经历,耳边回荡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撼动我情感世界的一首老歌《我又走过咖啡屋》。

诗人雁翼先生临终时把文化接力棒交给馆陶的文化掌门人牛兰学。我认识并十分钦佩的著名作家尧山壁先生评价《陶山》是一部具有省级水平的刊物。尧山壁先生是个洞事如炬、惜言如金的哲者大家,被他肯定的事情一定错不了。我很认同小说家王跃文的观点:在中国古代要是哪个官员不会写文章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而在当今要是哪个官员亲自写文章是要受到嘲笑的。在馆陶,王跃文这一观点有幸被颠覆。县委书记也写作发表散文,人大主任退下岗位后做了《陶山》编辑。星期天的散文沙龙,县委常委女宣传部长全程参加,二十几个参加活动的馆陶县文学爱好者像过节一样高兴。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馆陶最好的建筑是博物馆和艺术中心,最推崇的活动是文化活动,最受尊敬的是文化人。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也是馆陶特有的陶山气象。

                                                            

孕育出陶山气象的,是馆陶这块神奇的土地,是闪烁在馆陶历史文化天空的昨夜星辰。

首任馆陶公主刘嫖不仅长的倾国倾城,还具有她爷爷刘邦一样的领导才干,是一位魅力十足的女汉子。馆陶之所以被册封为她的食邑之地,缘于她诸侯王之上、皇帝之下的大长公主身份,足见馆陶在汉代统治者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身为馆陶名誉县长的刘嫖,还自告奋勇地担任着朝廷的妇联主席。刘嫖主席工作很忙,忙着为弟弟汉文帝选拨进献美女,忙着为女儿阿娇当皇后清除障碍,忙着把刘彻这个真龙快婿兼侄儿送上皇帝宝座。只是,她能生出一位皇后,却未能让做了皇后的女儿生出一位皇子,更未能制定一部禁止近亲通婚的法令,不然就不会有女儿的爱情悲剧,也不会让汉武帝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刘嫖,一位刷新了馆陶历史的女人,一位影响了汉民族历史进程的女人。

用一个人的名字为一个地方博物馆命名可谓绝无仅有,然而魏征当之无愧。他是新陶山的文化奠基人,也是文化陶山上那座最高最硬最靓的山峰,当然也是我最敬重的馆陶历史名人。我所在单位刚刚聘请魏征为廉政文化代言人,却不知道该去馆陶、巨鹿或者晋州为他送聘书,这些地方都称是他的故乡。问及牛兰学先生,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馆陶,馆陶曾属巨鹿郡,才有这样的误传。”不管是哪里人吧,都不会影响我对您的尊敬,都不会削弱您的思想。当下反“四风”不正是您“戒奢由俭”思想的映射吗?“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正是来自唐太宗对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深情眷顾吗?在魏征雕像前,我拱手一拜:魏先生,改天我一定带大队人马恭恭敬敬地把聘书呈上。

 雁翼先生是一位从烽烟战场走过来的著名诗人,曾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中受过迫害。最近读了他的自传片段,不禁对他的历史良知和民族情怀肃然起敬。他说:“我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描写淮海战役,我的记忆画面上全是冻成冰块的尸体,不是一具两具而是几十万具尸体。双堆集蒋家军队的工事多是士兵的尸体筑成,几十万具冰成冰块的尸体全是自己的同胞中国人,这种景象与我在抗日战场上看到的景象在我的心灵上打上了不同的烙印。”看看当下,雁翼先生笔下不敢触碰的兄弟相残场面充斥着我们的影视,冲击着我们的视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生于馆陶寿山村的范筑先将军就是一位兄弟相惜、共御外辱的大英雄。在日寇入侵的危难时刻,作为国民党驻鲁西北的一方军事首脑和行政长官,他坚持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合作,拒不执行上司的撤退命令和对六万抗日武装的改编,19381114率部抗击入侵聊城的日寇时,宁死不屈,举枪自尽,壮烈殉国。消息传出,举国同悲,山河动容,国民政府“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国共两党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范筑先,这位赳赳馆陶汉子,用自己的玉碎让陶山气象氲氤华夏大地。

 听寿山寺东村老人说,寿山村本来叫康村,因为村北有个朱村,怕朱(猪)把康(糠)吃掉,就把康村改成了南彦村,意思是难以下咽。抗战时,八路军得到这里开明绅士张寿山的帮助,把南彦村改成了寿山村。文革时,破“四旧”、立“四新”,把村名改为向阳村,后来又把村名改了回来。我暗自忖度,为什么不把村名改叫筑先村呢?当然,叫南彦村也不错,让我们牢记抗战那段难以下咽的历史。

其实,寿山村的演绎史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远非织布机那些老物件所能承载!馆陶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进化史,又岂是几个历史人物所能言尽!

                                                           

物象的陶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文化的陶山在一行三十多人心里意象奔突。

在寿东村的泥房子里喝酒吃饭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方桌板凳,粗瓷黑碗,家常饭菜,连酒具也是小碗。歌者张家连把那首由李彦军先生咏诵邯郸历史的《大风高歌三千年》唱了一遍又一遍,大家不由生发今夕何夕的感慨,不知不觉就醉在历史里,醉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冬天。顺便交代一句,本次活动的费用依然是AA制,乘车吃饭每人五十元。这种戒奢由俭的好作风,想必九泉之下的魏征先生一定会倍感欣慰。

 活动主持韩冬红提议每人唱一首歌。我说:“听说馆陶有个叫王桃园的文化村,经济贫困,五百多人,却考出去一百多个大学生。为了来年春天与桃花的约会,我就唱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冬天来了,春天就在前面等着。我听到了桃花盛开的声音,听到了春潮涌动中的陶山气象。

                              (该文获得首届河北文艺彩凤奖一等奖)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大赛)涿鹿杏花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