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回家路上
回家路上
作者:任之柱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承德市的平泉,地处冀辽蒙三地交界,全县皆为山区。小时候家乡工业很少,人们的主要收入是靠天吃饭。依稀记得那时候常常看见一列列黑色长龙从家门前呼啸而过,穿梭在一片苍莽葱郁的田野山间,给闭塞的家乡带来了一点儿生机。很幸运,锦承铁路途径我们县,这条铁路南到承德、北京,北至锦州、沈阳,把家乡的矿产、粮食运了出去,同时也把化肥、农机运了回来,它是家乡经济的生命线。外出求学、打工的人们也会从这里乘车,挤在车厢里晃晃悠悠一路颠簸,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在父亲的建议下,我填报大学志愿时选择了沈阳,其理由就“离家近”些。每年的寒暑假抢买车票是件头等大事,大家提前打听好铁路放票的时间,一大早就去车站排队,卧铺是不敢奢望,若能买到一张硬座车票就是天大的喜事,可惜多数时候只有站票。车厢里非常拥挤,哪怕只挤得下一只脚,也塞满了回家的全部希望。我和同学们都有了经验,每次上车后的第一目标就是抢先占领洗漱台和卫生间门口,因为这些位置稍微宽敞一点能坐在地上。遇到列车超员爆满时,座席下面都躺满了旅客。晚上很多人躺在车厢地板上睡觉,有时列车遇有转弯时,飞速的惯性会把睡在座席下面的人惊醒并甩到了外面,非常不安全。那时的回家路,是摩肩接踵的拥挤,是瞌睡惺忪的眼睛。没有那段儿经历的人,是很难体会到当时买票难、乘车难、回家难的焦虑心情及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沈阳上大学时,我就特别羡慕辽宁省内的同学,那时东北的高铁动车网已在国内领先一步,非常便捷,各主要大中城市都能实现一小时互通到达目的地,和我日常乘坐的绿皮车简直就是天壤之别。2014年2月的一天,我得知国家要修建一条京沈高铁并路经平泉设站消息时,竟激动地一夜都没睡着。每天都从网上关注着施工进展情况,期盼着这条铁路尽快通车。

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进入了唐山铁路货运中心工作,就在我上班的第二天,单位领导就将一张唐山至平泉的铁路职工乘车通勤票送到了我手中,当时我竟不顾一切激动地跳跃起来,心想今后再也不用为购买车票而担心发愁。理想挺丰满,现实挺骨感,可每次下班回家休息时却又犯了难。虽唐山与平泉直线距离不足300公里,但唐山和平泉之间没有铁路,每次休班回家都要去北京、承德换乘两次车后,才能到达平泉。每次都是天不亮从唐山出发,马不停蹄,一路奔波,到达平泉已是晚上八、九点钟。而我的工作性质是24小时,休息48小时,到家后还没缓过劲儿来,第二天上午又带着一身疲倦返回单位。两天的休息时间全都浪费在了路途上,手中的铁路通勤票也成了一件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2021年1月22日,我们终于迎来了京沈高铁全线通车。当我走进新建成的北京朝阳站候车大厅时,立刻就被宽敞明亮、美观大方的候车大厅所震撼,新式的售票窗口不再有厚厚的玻璃和防护铁栏杆,售票员和乘客面对面交流互动,倍感亲切。乘坐着“复兴号”列车穿越过座座隧道,就像科幻电影里的穿梭机似的,邻座熟睡的婴儿还没睡醒就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家中。我清晰记得第一次乘车时,车厢显示屏的速度始终保持在300多公里,一小时多一点就到达了平泉北站。比起绿皮车来,回家的时间不知节省了多少倍。

其实这些年,不仅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而公路运输也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2022年8月我购买了一辆私家车,这样在回家的路上说走就走,更为舒适便捷。从唐山到平泉270公里的公路,不足两个半小时就到了家,简直就像做了一场梦。

短短几年时间,彻夜拥挤在绿皮车里的情景就像老照片一样被封存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回家之路变得越来越短,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舒适便捷。每逢我想起昨日回家之路的艰难与辛酸,看到今日回家之路舒适与便捷,心中就充满了无比的激动与自豪。 

(高帅口述  之柱整理 

[下一篇] 地铁“去英语化”感言

[上一篇] 故乡的荷花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