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讲好运河故事
讲好运河故事
作者: 马占顺


      为了讲好运河故事,传承历史文脉,留住通州古韵,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采取线上线下、观众互动、作品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形式。

      2024年第四季度,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讲好运河故事”文学沙龙活动在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二号码头会议室举办,来自通州的9位文学艺术家讲述的生动故事,定格着精妙入神的瞬间,跳跃着优美动听的音符,翻腾着扣人心弦的碧浪清波……

      “讲好运河故事”文学沙龙,宛如大运河史册的章节,被讲述者轻轻翻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一个个清晰可见的历史片段,彰显了运河儿女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每位讲故事的人既是讲述者,更是故事中不可缺少的北京副中心的建设者。

      镜头中的运河故事分为“镜头中的运河画卷”“镜头中的运河地标”“镜头中的运河时空”三个主题。摄影家郭建华老师和另外摄影爱好者通过大量的新老照片展现了大运河通州段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展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代表性建筑,展现了通州成为城市副中心后,日新月异的变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辉煌,同时他们大量的摄影作品,也为通州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史料。

      是啊!十年眨眼一瞬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令曾经的北京郊区通县、“睡城”通州,焕然变身。郭建华老师说:“曾经的通州,得四处找景拍,累。如今的城市副中心,一步一景,依然累,因为拍不够,跟不上‘副中心速度’!”以前,有人问他,拍高楼,国贸CBD繁华万千;拍古建,雪后故宫绝美。通州有啥好拍的?郭建华不爱听,“这是我的家乡!”但最近几年,他不用解释,旁人也不问了,还说他干的事儿“太有意义了”

      北京全力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连续多年保持千亿元投资强度,万千建设者奋力拼搏,新城拔节生长。郭建华老师的镜头,记录下新时代通州区的巨变。

      他的镜头里有重大项目建设的场景。2019年,郭建华老师去通州区一处工地拍夜景,没拍好背景中的夜空美景。第二天再去拍,同一个时段、同一个地点,却怎么也找不到相同的画面。对比发现,一天时间里,建筑物升高了一层。众多影像中,郭建华老师把最多镜头留给城市核心区的“一片绿”,这里彰显出通州“壮士断腕”告别粗放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

      郭建华老师拍摄的照片里,有一组对比鲜明:一边是化工厂,一边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单看照片很难想象,它们实际取景自同一块区域。这个地方曾经是北京东方化工厂,烟囱林立,一根“火炬”彻夜燃烧。当地居民说,当年工厂气味呛人,甚至不得不为此给居民发补偿费。如今,这里成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面积近4个颐和园大小。在曾经“孩子们要捂着鼻子跑过”的小路旁,郭建华甚至拍到了多只白天鹅飞过。这一幕,他拍了上千张,一张都没舍得删。

      城市不仅绿了起来,也亮了起来。郭建华老师最得意的机位,架在239米高的远洋乐堤港大楼。从这里俯瞰,古燃灯塔畔、千年运河北首,是灯火辉煌的运河商务区。而这里过去曾是一片棚户区。

      如今,不仅古塔亮了,周边古建筑群也亮了。绵延12公里的运河景观带,夜晚上演灯光秀,沿线桥桥有景,与近邻河北廊坊北三县串成亮丽的风景线。

      十年间年,郭建华老师不知磨坏多少双鞋、爬过多少层楼。问他拍过多少张照片,郭建华刷一下拉开抽屉,“你数吧!”3个T容量的硬盘,他拍满21块,形成副中心的桥、河、公园、夜景、雪景、建设者等十多个系列。

      最引为骄傲的是,2020年9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千年古都新名片》专题新闻,播放了央视记者采访郭建华老师的专题报道,时间足有3分30秒。


      2025年4月28日

[下一篇] 生命留痕

[上一篇] 迷上山东快书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