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加入共青团
加入共青团
作者: 马占顺

      难忘啊,在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难忘啊,那个属于我们青春的年代!那时我还在上初中。

      那年的北京三十一中学,组织我们初中班的学生到位于今南四环附近的黄土岗人民公社樊家村大队开展“学农”劳动。班级在教化学赵老师的带领下,很快就进入了劳动的状态。

      由于七十年代,家家生活都不太富裕,参加劳动的学生们都交来十块钱的生活费和若干斤的粮票,用于这将近一个月的伙食。

      想啊,这十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真是艰苦的能吃什么呢?每天这三顿饭,就是一水的蒸窝头和萝卜、白菜汤,一个月下来一点花样都没有变。这还得由学校协调当地农村的社员集中一个点儿为我们做这三顿饭。饭做好了,分散住在一个个生产队的班级,总不能排着队都到集中点来吃饭啊,再说了年级还有那么多的班,更不能由做饭的社员一个生产队接着一个生产队的送啊。

      怎们办?年级组长想出了一个高招:每个班自己发两个大铁桶、一根竹子宽扁担和一个面铺罗。这根扁担是跟两个大铁桶作伴的,一日三顿的菜汤装在铁桶里,要用扁担挑回来的;而面铺罗就是盛窝头用的。

      这窝头还好,班上的两个女生抬回来就是了。而这两大铁桶冒着热气的菜汤,可是刚刚从灶台上的大锅里盛出来的啊。这如滚烫的开水一样先不说,关键是这两个铁通装上菜汤,这菜汤可不像个乖乖的孩子呆在里面,它是要随着你的脚步快慢和走路姿势往外蹦跶的,就跟舞蹈演员似的音乐一给,刻还不停歇。

      班里的同学们都长在城市里,还没哪位摸过这只有在农村才能见到的竹扁担。

      看到班里没有一个男同学会鼓捣大铁桶和扁担这玩意,眼看着劳动回来的一整班的大家都吃不上饭,赵老师可是急得火上眉毛哇!

      那时,因为我刚刚从农村的五七干校返回北京不久,干过农活的这个肩膀和这双手,对扁担和铁桶这哥俩还是不陌生的。于是就鼓起了勇气对班主任赵老师说:让我来试试吧!记得赵老师见我若不弱不禁风的样子,用非常疑惑的眼光打量着我,我估计他在想:这还不到一米七的小个子,能挑得起这副重担吗?

      一日三餐的挑桶、打饭可不是一件轻松事啊!虽然我在父亲被下放的“五七”干校劳动过,这扁担也用过, 可是挑上两大桶的热菜汤还是头一次,而且还是冒着白烟滚烫滚烫的!

      第一次挑起这几十斤重的热菜汤,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在我还没有走出百十米的路,就感到这热菜汤“不乖”了,它们开始在这前后两个大铁桶里使劲地蹦跶着。好像是它们还前后呼应着、好像是它们更是左右密语着:“非得给这小子点颜色,别让你的精神气那么高!”

     我似乎猜到了它们的心思。索性就停下来把还蹦跶的菜汤桶放下,我这一放不要紧。那天气得白菜汤更“尥高”了,“扑哧”一股只有点酱油色的菜汤毫不客气地落在我的脚背上,烫得我直叫。由于打饭时还跟着班里抬窝头的俩女生,我都没有好意思脱下球鞋看看,不知自己的脚烫坏了没有。我想这要是母亲跟在身边又叫她心疼了!还好这年我的父母都还在“五七”干校呢。

      这一次的学农,我感到自己真正长大了......

     在学农劳动之中,班里团支部召开了团员发展大会。根据我在学习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光荣地吸收我成为共青团组织一员!

     那时我早已向共青团组织提出了申请,加入团组织的迫切的心情一直在心中。可万没有想过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让我经历了一场考验。

      中学毕业后我一身戎装,再后来一身警服。

      回想起美好的学生年代、回想起火热的入伍年代、还回想没有白天和晚上的片警年代。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曾经付出过许多,我们都曾经光荣过!


      2025年4月20日


[下一篇] 记载人生

[上一篇] 退休后的快乐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