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朝圣之旅
朝圣之旅
作者:宋伟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此话出自南宋哲学家朱熹之口,是朱熹对孔子(字仲尼)历史地位的高度赞誉,意思是如果没有孔子的诞生,漫长的历史就如同处于茫茫的黑夜之中,强调了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深远深刻和无与伦比的影响。


可见,在朱熹眼里,对孔子的尊崇,没有之一,而是唯一。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敢说不知道孔子?但作为一个四川人,谁又敢说非常了解孔子,至少我会惭愧地说,对历史上的这位圣人知之甚少,不甚了了。


而今年6月下旬的这次山东采风之行,恰恰填补了我对有关孔子知识的一些空白,恶补了出生于山东的以孔子为代表的高山仰止的圣人圣地知识,完完全全就是一次虔诚膜拜,补心补脑,愉悦身心的朝圣之旅。


在位于曲阜的孔子博物馆和尼山圣境,我驻足留连于那些令我神往和趣味盎然的文字图片和实物,恨不得一头扎进有关孔子知识的海洋,畅游一千零一夜。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垂范后世。由少及壮,由壮至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理想毕生奋斗。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即公元前551年的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县级市)的尼山镇夫子洞。孔子父亲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娶颜氏女征在为妻,颜征在母家为尼山东南的颜母庄。


关于夫子洞有两种传说:一说颜征在在回家的途中临产,急切中将孔子产于此洞中;一说孔子生来丑陋,其父将其遗弃,后被老虎衔入洞内喂养。天气炎热,老鹰用翅膀为孔子扇凉。所以又有“凤生虎养鹰打扇”的美谈。


好一个“凤生虎养鹰打扇”的美谈。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于何时兴起,又将传于哪个年代,单单就这个传说本身就具有过目不忘的吸引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一行人除了兴高采烈地合影外,还单独留影以作纪念,纷纷表示要将这个传说故事带回四川,讲给身边的人并写入文章,让更多的人知晓孔子与我们普通人是如何的不同凡响,是如何的与众不同。


知晓了孔子的出生情况,我还得知孔子其实年轻时有过施展抱负的时候,但多数时候并不得志。孔子博物馆的资料表明,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在知天命之年开始出仕。他化行中都,辅相定公,赴夹谷之会,定堕三都之策,尊崇公室,捍卫国家的利益。尽管仕途短暂,孔子仍展现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才能和魄力。


鲁定公10年(公元前500年)夏,齐鲁两国在其交界处的夹谷会盟。齐国大夫黎鉏(chú)认为孔子知礼而无智勇,因而建议齐景公趁会盟之机劫持鲁定公,迫使鲁国臣服于齐国。会盟之前,孔子建议“有文事必有武备”,鲁国便做了相应准备。


会盟中,黎鉏故意安排非礼的舞蹈表演,企图羞辱并威胁鲁定公。孔子临危不乱,斥责齐国悖德乱礼,在道义上掌握主动权。缔约时,孔子又进一步挫败了齐国的阴谋。孔子以理服人,以武备为后盾,先敌制胜,展现出他杰出的政治才能。齐国后来被迫归还了先前侵占的鲁国土地。


但后来,孔子开始遭遇齐国施压,季氏轻慢,孔子在鲁国政坛便遭受挫折。鲁定公13年(公元前497年),不堪忍受的孔子愤然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此后的14年间,他历尽艰辛,辗转到过卫、曹、宋、郑、陈、蔡等国,但其政治抱负均未得以施展。


直至鲁哀公11年(公元前484年),应季康子邀召,孔子自卫返鲁。而此时,孔子已年近古稀。在政坛终不得志的孔子便开始专注于教育和文化传承。自齐返鲁后,孔子退修诗书,开办私学。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像颜回那样的学生和君子,形成了一整套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教育方法与理念。


东方不亮西方亮。孔子广收弟子,不遗余力地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成为中国早期文化知识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和智慧耀眼的光芒远远超越了有限的生命。及至孔子公元前479年去世后,孔子逐渐获得了他自己也从未想象过的巨大成功。


说到孔子的成功,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孔庙孔府和孔林。那天,仿佛是孔子在考验我们一行人的诚意是否足够,从早到晚足足下了一整天的大雨。虽然把我们一个个淋成了落汤鸡,但上至78岁的老作家,下至年近6旬的女作家,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掉队,自始至终坚持游完了孔庙孔府和孔林。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游览大军,边走边听边拍。导游介绍道,曲阜孔庙始建于鲁哀公17年(公元前478年 ),是为纪念孔子而建,最初是将孔子故宅3间改建为庙,后来经过历代多次扩建修葺形成现在的规模。


孔庙南北长1120米,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9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13御碑亭。


从大圣门起,建筑分为3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5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孔庙虽是祭祀孔子的祠庙,同时它也是传承孔子思想、进行文化教育传播的学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3大古建筑群。


游完孔庙,我们冒着瓢泼大雨,打着雨伞,披着雨衣,又随导游来到了孔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府邸。


最初,孔府是随着孔子后裔地位不断提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宋仁宗至和2年(公元1055 年)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这之后开始建立衍圣公府。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不断扩建修葺,到明清时期达到如今的规模,令我们啧啧称赞,叹为观止。


孔府占地约240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3路。中路前为官衙,设36厅,用来处理家族事务和官府委办的政务;后为内宅,是衍圣公及其眷属的居住场所;最后是花园。东路为家庙,以及慕恩堂、一贯堂等;西路为学院,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等建筑。整体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风格,兼具庄重与生活气息。


孔府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档案,有历史悠久的传世文物,如商周十供等青铜器,还有众多的文书档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随后,我们又兴致勃勃乘观光车冒雨游览了孔林。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经过历代帝王不断赐田、增修,到清代,孔林已占地3000亩。


孔林内有坟冢10余万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其墓群、建筑、树木等分布错落有致。孔林神道长达1266米,苍松翠柏,夹道侍立。进入孔林大门后,有二林门、观楼等建筑。


在大雨入注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坚持来到孔子墓前庄重肃穆地行注目礼,仿佛亲眼见到了躺卧地下2000多年的孔子,穿越2000多年时空与孔子进行了交流对话,了却了此行最大的心愿。


孔墓位于孔林中部,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被称为“携子抱孙”,这可是延续至今,代代不衰,兴旺发达的孔家之根脉所在啊!


孔林还是研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儒家文化传承以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孔林内的树木种类繁多,也为研究古代植物分布、生态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游完孔庙孔府和孔林,下午,我们又游览了孔子博物馆。回到酒店,我的双脚和膝盖早已疼痛不已,但内心却感到十分欣慰满足,大有此生不到曲阜孔子博物馆,不知孔子的伟大;此生不到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不知孔子有多么的成功之感慨。可以说,孔子在去世后带给子孙后代的至高至尊的地位福禄,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无人可比,堪称天下第一家族。


此次采风,我们在当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陪同下,还先后朝拜了孟庙,曾庙,颜庙,参观了少昊陵,黄帝寿丘等等之前一无所知的圣地胜景。知晓了孟子是邹城人,看见了孔子见曾子的石刻。还先后到了菏泽郓城,逛了水浒好汉城,上了水泊梁山,吃了武大郎炊饼,还堂而皇之,威风凛凛地坐在忠义堂宋江的头把交椅上拍照留念......不一而足,无法一一道来。


都说山东出圣人,这次我是彻底信服了。都说山东人讲究,我也彻底领教了。那些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精髓,那些耿直豪爽的山东大汉风采,时间虽过去半月有余,其鲜活淋漓的形象,真诚待人的细节,至今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发清晰,越发令我敬重。


菏泽市牡丹区、郓城县,济宁市梁山县、邹城市、曲阜市,其历史渊源之流长,文化底蕴之深厚,圣人名人之辈出,令我们来自天府之国以及酒城的作家们不得不翘起大拇指,由衷道一声:真乃“孔孟桑梓之邦 文化发祥之地”也!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成就大小,某种意义上说,和他走过的地域之辽阔广大有相当的关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因为,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读万卷书,如交天下友。


我去过西藏,去过新疆,还去过很多有神灵的地方......真要冠以“朝圣”二字,我愿意把它留给山东,留给曲阜,留给邹城,留给孔庙,留给孟庙。因为,那儿是地道正宗的“孔孟之乡”,那里有纯正血统的“孔孟之道”。

[上一篇] 清明时节忆双亲

[上一篇] 铭记七七,烽火长鸣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