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素面朝天上董寨——平定上董寨古村游记
素面朝天上董寨——平定上董寨古村游记
作者:贾建祥

近日,我们去了一趟山西平定县娘子关镇的上董寨村。在村子里盘桓观览半日。回来后想点写东西,也许是走访古村落多的缘故,似乎有点审美疲劳,该如何来写这个上董寨村呢?脑子里没谱,迟迟未能动笔。

上董寨村的古韵景色始终萦绕心头,蓦然想起将“式微”这个词赋予上董寨村真是恰当不过。式微,一个古老的山野村庄,无人问津,不瘟不火,不卑不亢,给人一种被世人遗忘的感觉。哦,隐匿太行山深处的上董寨村式微了,式微得让人惊讶,式微得让心动,式微得令陶醉。古街、老巷、带有时光痕迹的古旧院落,古戏台,古庙宇,古寺,古台阶,古树,皆是丝毫未经更改,依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原始模样,流露出浓郁的原汁原味的古意古韵。啊!这不就是我心心念念的真正的古村落吗!

想起曾经去过的古村,许多蒸腾在开发利用的热潮中不断膨胀,资本、文化、创意、时尚火急急地凌驾于村子的角角落落,以现代人的生活意识,让古村“焕发新生”,网红、打卡、人车熙攘,热闹非凡。却丝毫未能顾及那些古老院落和古朴生活的遗留,以及能使人心软眼热的气色韵味,致使人们走过古村,心里总有缺少点什么的感觉。不禁想起一位旅行者的话:“任何地方,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样,都值得一游。但在我看来,最有价值的还是鲜有人问津,仍旧维系着固定传统生活方式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具有一脉相承的连贯性——它们是易于理解的,我几乎总是为它们感动”

哦,上董寨村,鲜有人问津,依旧维系着古老固定的生活方式,素面朝天的上董寨村,我们来了!————

上董寨村地处太行山脉中段之晋冀交界处,其距平定县城45公里。传说该村是因董卓在此修建军事工事——“董卓垒”而得名。其凤凰山虎视于前,卧龙岗盘依于后,左溪涧,右嵯峨建于山谷间、河流旁的大青石之上。该村是晋冀货物交通要道,有“晋门锁钥”之美誉。古宅、古庙、古树、古道构成了沧桑的上董寨村。

我们把车停在一棵大椿树下。环顾四周,不见高大的牌楼,也无显赫的宣传标语,村委会门前停有几辆小车,不见再有车辆往来。一个老门洞前,一老妪在拾掇小菜园,一桶一勺,给脆生生的蔬菜泼水。一条小花狗,几只老母鸡,见人来,不叫,与我们和平对视。背后衬着缓缓起伏的青山,霎时,久违的安逸静谧的原乡意蕴氤氲心间。

不远处有一土筑高台,高台上一寺庙甚是巍峨,趋步向前。台基下四五个老汉闲坐在一横木梁上,木讷的表情流露着憨厚,感受到山里人的朴实。见我们走来,抬手招呼道:从哪儿来?从城里来,想看看咱村的老房子、老物件儿。一老汉笑笑,都是老辈人留下的物件,山是老的,街是老的、院落也是老的,连人也是老的多,大几百年了,没变样,有啥看头。你们城里人也是怪啊。我们也笑笑,不做解释。老汉们身后是村里的寿圣寺,红墙绿瓦,隔墙看见半个佛字,松柏的树梢笼于寺院上空。一侧有台阶可上,只是门锁着,底座有一嵌入的碑记,仔细辨认有“上下寿圣寺重造文物碑”几个字。

“ 俺们村有前街、中街、后街,你们去前街瞅瞅吧。”老汉手往南一指说道。我们点头致谢,遂往前街而去。

先是看了古戏台、全神庙,竟然发现这儿也有座寺,门楣匾额大书“下寿圣寺”,想必刚看到的就是上寿圣寺了。看起来,下寿圣寺要比上寿圣寺更加古老,有些破败,门口塌陷了一个大坑,挂一纸片写有“此地危险”的字样。只好向西走进最古旧的前街。

前街不算长,千数来米,宽不过三米。青石铺就的街面,凸凸凹凹,坑洼不平,石头缝隙里长出细嫩的野草。凸出街面些许的石头光滑润泽,有一点点青光耀眼。沿街两侧,鳞次栉比,皆为古旧民居,门楼挨门楼,门洞对门洞,砖垒石砌,具有典型的山西民居特色。高墙窄门,雕饰精美,家家户户门楼上的码头、木头雕花,砖雕、石雕,可算村里的一大特色,很是值得一看。我们漫步徜徉于古街上,见那街道干干净净,小巷幽深素雅,制作独特殿阁式的土地神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积善堂、义顺店、万盛泰、大德元都是保留下来的店铺及行旅驿站,让人联想当年这里人来车往,烟火浓稠的景象。见一家院门开着,轻轻穿过狭长的门洞,走到前院。这是一个二进院,这里的民居大多是二进或三进院。垂花门,正房,厢房,过廊一应俱全。院内有年轻夫妇在做家务,男的看去文质彬彬,很有气质;女人则精神灵气。闲谈方知,只有夫妇两个住着这个二进的大院。女人操持家务,男人是公办教师,屋内院落收拾得一尘不染,利利索索。一棵槐树有些年头了,苍老的枝杈横掠过房檐。看完后院,与这对夫妇告辞,走出院门时就想,要是我们有这样的一座院子,有风是自然风,阳光也不用过滤,花花草草随性,空气清新如泉,安安生生,清清静静地过日子该有多惬意哟。

远见一个砖垒门楼,拱顶上有砖雕四个大字“依山带水”,这就是村子里有名的王家大院了。走过门洞,大院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前有砖建的影壁,制式精美,尤其是那砖雕技艺精湛,可惜大门紧闭,不得入内一饱眼福。院前是温河,院后是巍峨青山。南望可看到312省道上疾驰的车辆。近瞧是村子西阁蜿蜒西去的古道。想打探一番王家大院的故事,四处寻觅,不见村人,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了。山西人的人生信念以及人生追求就是在外挣钱,回家建院,高墙窄门,藏富不露。尤其是耕读传家的儒家文化在这里得以保留传承。这才明白“看古建,到山西”这句话所饱含着的深厚含义。

盘桓许久,竟然毫无疲乏之感。村子老了,旧了,人稀少了,但是天上还是那个太阳,村子依然是原来的模样,即使有些残缺,不觉失落,反倒有浓郁的亲切感氤氲心头。走遍村子的街巷角落,干干净净,井然有序,不见残垣断壁,绝无杂草丛生,村子还是一如当时,结结实实,稳稳当当。各家门楼门板上贴着的春联还在,红火耀眼,古村的情绪绵延如故。不自谦,不张扬,不媚人,头顶的阳光安静地普照村落,观瞻上董寨村,我们的心是安然的,平静的,久违的亲和感、踏实感弥漫心间。似乎对生活多了份深切的感悟。

哦,素面朝天的上董寨村,庆幸我们遇见了你,久久不想离去,那是我们喜欢上了你。

[下一篇] 为人莫做三种梦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