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家乡的红柿树
家乡的红柿树
作者:高顺平

我的老家在豫北丘陵山区,村子四周有很多柿树。

小时候家乡很穷,没有城里孩子常玩的玩具,大柿树上成为我们玩乐的天堂。放学后要去割猪草,贪玩的小伙伴们一到大柿树下,就把镰刀和箩筐扔到了一旁,爬到树上玩耍起来。柿树的主干较低,枝杈比较平滑,很适合捉迷藏。用手帕蒙住一个小伙伴的眼睛,在树上抓其他小伙伴,抓到后再轮换。因为经常锻炼,所以这种游戏很少有人失手过。玩痛快了,天也黑了,猪草没割到,回去是要挨骂的。没办法,箩筐底下用些柿树枝丫支撑着,上面盖上一层猪草,回去交差了事。

柿树算不上什么名贵树种,但却被称为“傲霜侯”,这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御封的,这其中还有个故事传说。相传当年朱元璋落魄之际,四处逃荒要饭,一天走到中原之地的一棵柿树之下,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头晕眼花,看见霜降后的柿子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便是一通狼吞虎咽。吃饱之后的朱元璋对柿树夸下海口,说是日后若能得了天下,一定对柿树大加封赏。称帝后的朱元璋没有食言,封柿树为“傲霜侯”,柿树的名声也传扬开来。

还有一则故事,也是讲柿子的。传说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朝后,继续进军北京。途中,起义军经过之处,正值灾荒之年,粮食短缺。沿途百姓当地特产的火晶柿子拌面粉烙成柿面饼,慰劳起义军,作为干粮。这种柿子饼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使起义军官兵精神焕发,最终成功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民以食为天,一枚小小的柿子,关系到明王朝的兴起与衰亡,真的令人唏嘘不已。

其实,柿树真的浑身都是宝。柿子的食用价值自不必说,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柿饼中含有甘露糖醇、蔗糖葡萄糖和木密醇有降压止血、清热润肠之作用。柿饼上的白霜叫柿霜,柿霜能治咽喉干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嗽、咯血等症。此外,柿木质地坚硬,用来做家具也是上好的材料。就是树枝树杈,用果木烧火做饭,做出的饭菜也比天然气做出的饭菜香甜可口呢。

我们小时候柿子似乎也很金贵,每年的十月,霜降时节,也是我们最高兴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柿子熟了,像天边一抹红霞挂满枝头,空气中散发着柿子特有的清香。丰收了,每家每户都可以从生产队分到一口袋柿子,那可是我们小孩子几个月的零食。末了,还想吃,只好拿石块去投柿树稍上仅剩的几个柿子。到年底,谁家要是能有几斤烘好的柿饼,那可是宝贝,阿弥陀佛,多磕几个头也要讨几块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来年产承包责任制,柿树也已经随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家乡也渐渐富裕起来。渐渐地柿子已经没人收、没人吃了,任由它在树上自生自灭。冬天,寒风中的柿子在树上孤零零地瑟瑟发抖,像个没娘的孩子。

前些年,我们村一位台胞回来探亲,看见家乡有这么多好吃的柿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认定是绿色食品,便加工后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台湾。一时间,满山的柿子树由原来的灰姑娘一跃变成了摇钱树,身价倍增。于是,山坡上,田埂间,绿油油的小柿子树又种了不少。

家乡的红柿树,祝你永远常种常青,造福当代,泽被后世!

[下一篇] 孤独的花园(散文)

[上一篇] 宋伟整理的4连日记(201-206)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