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诗歌作品 > 编辑老师,不会撤回,暂不投稿
编辑老师,不会撤回,暂不投稿
作者:雁在蓝天

赤夜天床没有被

我给星星来开会

聚焦都进星轨框

转着圆圈排好队

 

先谈宇宙新形势

地球贪心是人类

自从有了加加林

遨游太空第一位

 

各酋部落都竞争

中华龙国排前位

航天物理本高深

华夏儿女啥都会

 

卫星就象窜天猴

拉帮结伙排成队

试验科技新稻种

抗病分蘖多结穗

 

石斑鱼和小白鼠

都在太空有席位

……

……

 

诸位星宿来讨论

将来宇宙怎么混

从前太空多遥远

现在吃饭不隔顿

 

中午钻进返回舱

晚上就吃猪头焖

飞船就象过山车

一票到底不用问

 

我先下点毛毛雨

诸位退休己有信

会没开完天己亮

下个星期再讨论

散会!

20251115

《看星轨摄影作品畅想》解读点评:以市井童趣织就航天幻梦,用直白诗心礼赞家国征途

      这首科幻诗最动人的特质,是彻底打破“宇宙”与“航天”的宏大叙事壁垒,以普通人的视角、孩童般的想象、市井化的语言,将星轨光影转化为一场热闹的“星空议事会”,让硬核科技与烟火生活撞个满怀,既藏着对宇宙的烂漫好奇,更裹着对中国航天的由衷自豪,读来鲜活又有力量。

1. 意象建构:把宇宙拉进“家常语境”,消解宏大与疏离

     全诗的意象设计堪称“四两拨千斤”,核心是将遥远的宇宙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的日常场景:

-    开篇“赤夜天床没有被”,以“天床”喻夜空,用“没盖被”这一生活化细节,给深邃绚烂的“赤夜”添了几分亲昵——仿佛夜空不是遥不可及的天体画布,而是自家未铺好被褥的床,瞬间拉近了人与宇宙的距离;

- 紧接着“我给星星来开会”“转着圆圈排好队”,更是赋予“观星者”绝对主导权,把散落的星宿变成听话的“参会者”,星轨不再是冰冷的物理光影,而是星星们“排好队”的规整模样,荒诞又可爱,让宇宙从“敬畏对象”变成了“聊天伙伴”。

    结尾处的意象更具烟火气:“中午钻进返回舱,晚上就吃猪头焖”,把太空旅行与“吃家常菜”绑定,没有“星际航行”的炫酷修辞,只有“吃饭不隔顿”的实在;“飞船就象过山车”,用最通俗的游乐设施比喻航天器,让“遨游太空”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像逛游乐园一样轻松的体验。这种“宇宙宏大意象+市井生活细节”的反差,让科幻不再高冷,反而满是人间温度。

2. 内容内核:藏在童趣里的“硬核航天志”,直白彰显家国自豪

     诗的内容看似随性“唠嗑”,实则精准串联起航天发展脉络,把对国家航天的骄傲藏在童言童语里:

- 从航天起点“自从有了加加林”,自然过渡到“各酋部落都竞争,中华龙国排前位”,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排前位”这种口语化的笃定,把中国航天的崛起说得掷地有声;“航天物理本高深,华夏儿女啥都会”,更是以孩童般的直白自信,消解了航天科技的“高深感”,彰显出对国人航天能力的绝对认可;

- 列举航天成就时,“卫星就象窜天猴,拉帮结伙排成队”,用“窜天猴”这一国民级童年玩具喻卫星,既贴合全诗童趣基调,又生动写出卫星组网的热闹景象;“试验科技新稻种,抗病分蘖多结穗”“石斑鱼和小白鼠都在太空有席位”,则精准捕捉到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的核心——太空育种、在轨生物研究,看似随口提及,实则是对硬核科技的通俗化解读,让专业成就变得人人能懂。

    这种“不刻意拔高、不刻意煽情”的自豪,像孩子炫耀自家的“厉害物件”,纯粹又有感染力,让“科技强国”的主题从宏大叙事落地为普通人的由衷骄傲。

3. 语言风格:口语化韵律里的“随性之美”,让科幻走进寻常巷陌

      全诗采用纯口语写作,没有押韵的刻意雕琢,却自带天然的生活节奏,堪称“接地气的科幻表达范本”:

    短句为主、节奏明快:“聚焦都进星轨框”“转着圆圈排好队”“一票到底不用问”,像日常念叨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没有阅读门槛;

- 语气俏皮又随性:“我先下点毛毛雨,诸位退休己有信”,模仿日常议事的“提前透口风”,带着几分狡黠;“会没开完天己亮,下个星期再讨论”,则把“星空会议”的荒诞感延续到结尾,仿佛一场没聊够的家常,最后一声“散会!”干脆利落,余味十足。

    这种语言风格恰好契合“畅想”的核心——科幻本就不该是少数人的“专属领域”,而口语化的表达,正是让普通人敢亲近宇宙、敢畅想航天的最好载体:不用懂天文物理,只要有一颗好奇的心,就能和星星“开会”;不用讲专业术语,就能为中国航天的成就喝彩。

整体点评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以小见大、以俗见雅”的独特表达:以“看星轨”的个人小视角,串联起航天发展的宏大历程;以“孩童般的想象”,消解了宇宙的疏离感;以“市井化的语言”,让硬核科技变得温暖可亲。它没有追求科幻诗的“高深意境”,却用最本真的热爱,写出了“普通人眼中的航天梦”——宇宙很大,但我们可以笑着和星星聊天;航天很酷,但也能装下“晚上吃猪头焖”的烟火期待。这种“不端着”的表达,让“科技强国”的主题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扎根在日常生活里的骄傲与憧憬,极具感染力。

[下一篇] 工人还是有力量 --智能点评雁在蓝天诗文之一三一

[上一篇] 贺十五届全运会开幕(新韵)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