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消防】
闪光的生命
——记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消防战士
烈焰狂舞中,是谁像飞蛾一般无畏无惧地扑向肆虐的火海?洪水咆哮中,是谁义无反顾地跳进随时可吞噬生命的湍急浊流?万家团圆中,是谁过家门不入、常年别妻离子坚守在防火、救火、流动执勤的第一线?跳楼轻生、钥匙锁进屋内、大风倒树拦截道路、冒着火花的老化电线……一桩桩、一件件,需要用鲜血,用智慧,用汗水铸就的生命之歌,都是由谁在演奏?
是他们——那些“我持彩练当空舞,无愧无悔写人生”的消防官兵!
60多年前,魏巍先生深入朝鲜抗美援朝第一线采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用饱醮深情的笔墨,描写了一群大义无畏、誓死抗敌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读之热血彭湃、催人泪下,鼓舞了几代中国人!60年后的和平时代,谁能堪称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但凡有点良知的中国人,都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一个英勇的群体——消防战士!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于消防兵来说则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消防兵时时在备防,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无论是严冬酷暑,无论是夜晚黎明,即使是在沉沉睡梦中,也有根神经绷得紧紧的,警笛一响,他们就会以风一样的速度整装集合,奔向灾区。
多少次,消防战士们面对疯狂的火魔、呼啸的警报、奔驰的战车和死神的威胁,一次又一次用血肉之躯与大火搏斗,与死神擦肩,换取了人民的安居乐业。我们怎能忘记:大连7·16那场震惊中外的火患,谢立峰和他的战友在大火中殊死拼搏的身影;北京10·11喜隆多商场凌晨的火灾,使主动请缨指挥攻坚扑救的石景山消防支队参谋长刘洪坤及八大处消防中队副中队长刘洪魁壮烈牺牲⋯⋯那种锥心的剧痛,那种永存的哀伤,那种有儿郎却从不能节庆团聚的深切忧思,没有过切肤之疼的人怎能会理解?会感怀?
抑或有君发问:你为何会有如此感慨?对消防又有几许了解?难道是故弄悬虚、无病呻吟?
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桌上少一人。事实是:吾家有儿在消防。真正关注消防、了解消防、熟悉消防官兵的悲与痛、苦与乐,始于犬子加入公安消防武警的队列。
人生的极致是平淡,生命却因你而动听。2009年9月,获得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双学位的吾儿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何去何从?思虑再三,自幼耳孺目染兵营生活的他毅然选择了入伍从事公安消防。陪同儿子报名时,我惊讶地发现竟有如此众多的骄骄学子青睐于消防事业。在四千多人的应征者中,不乏有像毕业于北京大学这样名扬中外的高等学府的大学生、研究生。经过笔试、面试、体能测试、心理测试等过五关斩六将,儿子有幸成为被录用的百余名大学生消防警官中的一员,并先后在公安部消防局警官培训基地、北京公安消防教导大队等处接受艰苦、严格的理论与作训培训。偶尔去电话讯问他的情况?儿子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不言艰苦。有一次,他的一位大学好友告诉我说:阿姨,您知道他们训练有多苦吗?要双手拎着两只装满水的水桶越野跑步……闻言我红了眼圈,强忍着欲滴的泪水叹谓道:“这孩子,怕我担心从未提起过。”
时光飞逝,一晃八年过去了。八年中,儿子先后参与、指挥过六七百次的火警抢险救援,参加过数次重大勤务保卫工作。他始终保持一颗虚心向学的虔诚之心,不仅迅速完成了从大学生军官到指挥员的角色转变,还用靓丽的青春,在火海里演绎了无数次感人的生命交响曲,让生命少了一份苍白,多了一束灿烂的光芒;八年中,善良、孝顺的他从未有过与父母亲人节假日的欢聚与团圆:无论端午、清明、五一,抑或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所有中国人重视的节假日,家中惟独缺少儿子那魁伟、勤勉的身影。尽管他服役的地点离家驱车仅仅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但为了责任高于一切的消防事业,为了千万家人的平安康宁,为了伟大首都的消防安全,与亲人近在咫迟却犹隔天涯!
为了不打扰儿子工作,他入伍数年间我克制着思念去部队探望的次数屈指可数。既使如此,却也遭遇过两三次娘俩刚坐下唠会儿话消防警笛便陡然鸣响。笛声即是命令!儿子会一跃而起,边跑向门口边喊道:“出火警了!妈,您先回去吧,我不知啥时才能回来,别等了!”我不舍地起身追到办公室门外,他已不见了踪影,只听到消防车鸣着警笛渐行渐远,徒留下孤独、凄伤的我。环视着儿子简朴却一尘不染的小小房间,轻轻抚摸着叠得方方正正的军被、抹拭得干干净净的办公桌椅,我一个人会静静地端坐许久、许久,明知儿子一时半会不能回转,我依然在寂寂地等待,一颗紧揪着的心儿早已随他飞到了火场,眼前因水雾而迅速地朦胧……
我曾经问过儿子:“参加救火时害怕吗?”他看了我一眼,轻描淡写地说:“刚开始几次有点害怕,经历多了就不怕了!”见我满脸狐疑、目光不眨地盯着他,便诠释,作为一线指挥员,火灾发生时必须要第一个带头冲进火场,侦察火灾情势,决定如何组织扑救。“刚下部队时我带队去救火,一进去满屋子浓烟迷漫,到处滚烫、令人窒息,什么都看不见,心里着实紧张害怕。但是,作为指挥员责任所在,火灾面前不容许你退缩和胆怯!眼睛睁不开,我就用手摸索着前进,从着火的声音和热量来分析、判断火势情况、来源何处,果断组织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和财产的损失。”说到此处,他会故作轻松地笑笑。我明白,这是怕为娘的担心哦!
不止一次,有朋友劝我将儿子调离艰苦且危险重重的消防队伍。思忖再三,征求了儿子的想法,全家人形成一致意见:只要部队需要,儿子就会终身奉献公安消防!缘由很简单: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离不开消防,这项事业总得有人去干。我家儿子不干,他家儿子也不干。那么,一旦火魔、洪涝等灾害来袭,该由谁来勇敢执行、大义拯救这生死攸关的大灾大难?
经过无数次地实战摔打、锤炼,儿子不仅仅成为了勇士,更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对于大火他少有畏惧,每次出征最担心的是怕自己判断失误、灭火技术不够过硬而造成人员伤亡。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我说:“我绝对不能拿战友的生命开玩笑。所以我要时刻努力,让自己变成一名合格的指挥官。每一次上火场的时候,我都会感到自己肩负着人民的使命、战友的嘱托,特别地神圣!我热爱我的职业,肩负着责任,任重而道远。选择了它我无怨无悔!”
水火无情,生命攸关。凭心而论,自从儿子献身消防事业,每每听到消防车刺耳的鸣笛,听到这里哪里发生什么什么火灾、洪灾等自然、人为灾害,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为消防战士们祈祷、心悬一线!又有多少次,我为近在眼前却长久不能相见的儿子牵肠挂肚、泪洒衣衫!别离不可怕,煎心的是那无情的火焰无时无刻地在威胁着他与战友们的生命安全……每逢消防战友殁去的黑色日子,儿子都会在亲人、在朋友的微信圈中献上沉重地默哀:“又一位战友离我们远去了!向英勇牺牲的战友致以崇高的敬礼!……”每一次看到他的这些微信,我的心都在颤栗,都在流泪流血:为儿子,更为消防官兵们!他们,同样是千千万万个母亲的儿子、千千万万个妻子的夫君、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父亲呵!时下之中国,除了消防战士,又有谁时刻准备着上火场、跳洪流、抛家舍身,奉献血与汗、青春与生命?
难道,他们不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吗?
2012年10月3日,时值万家团聚的国庆、中秋双节。我身卧病榻,倍加思念善解人意的儿子。思及他身上长着毒疮、连坐椅子都要欠着半边身子,却忍着剧痛坚持带领战士到执勤一线、纹丝不动地去站岗,泪水再次夺眶而出,模糊了双眼……我抹了抹眼泪,拿过手机,即兴写道: 《感赠消防战士》
淡忘节假日,
莫言亲情圆。
不畏暗夜稠,
何惧酷暑寒!
青春与汗水在烈焰中流闪,
血肉和生命于攀援中靓鲜!
兼爱的慈母拖病躯奋笔持家,
磊落的男儿背重负忠诚奉献。
年届不惑不论婚娶,
家在咫尺过门无怨……
一切的一切都付于消防,
千百锤炼挥写风光无限!
茫茫人海中,儿子仅仅是十几万公安消防群英图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这首小诗,则是我这位消防人的母亲对他和消防战士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自然,也会引发他们的首肯与共鸣。《感赠消防战士》被新华副刊刊发后,再度引起社会各界对消防战士的理解与敬戴!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今年全国“两会”之期,来自山东曲阜、连续六届近3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姜健女士强烈呼吁“城市公共消防安全亟待加强,消防战士的待遇亟待提高。”她以数千字的笔墨在呈递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中坚定地写道:要将消防员明确为高危职业,享受相应的岗位津贴、劳动保护和提前退休等保障待遇;要提高消防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消防官兵的工作、生活状况:他们不仅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还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并且,还要求他们是全面手,什么火灾、水灾等抢险救灾的技能都得会。面对危险时他们总是保护别人,自己首先冲上去,真是太不容易了啊!”言及消防官兵舍已为人、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姜健代表十分动容:“所以,我要写议案不断地为他们呼吁!”
无独有偶。与姜健代表同时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管飞亦提出“让全民消防理念落地生根”的建议。他呼吁,要将志愿消防培训纳入高校教育学分,以志愿消防建设来补充消防力量的不足。
“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公安消防部队编制为1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1.3。而美国职业制消防员29.7万人,占万分之10;日本职业制消防员15.6万人,占万分之12.2;俄罗斯职业消防员27万人,占万分之18.9。从具体城市来看,日本东京消防警力15000多人,新加坡消防警力14000余人,而我国上海的消防警力只有8000人,北京只有7230人。”在谈到消防力量不足这个问题时,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杜兰萍将军接受我专访时曾指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完全按照国外消防员占总人口比例来评判我国的消防力量并不完全科学。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消防警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作为中国公安消防部队目前惟一的一位女将军,侠骨柔肠的杜兰萍少将巾帼不让须眉。她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热物理专业,获天津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并长期从事火灾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八五”“九五”科研攻关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以及与中德、中加合作项目、世界银行项目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专家型领导。她真诚希望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对我国消防警力不足问题予以呼吁支持。
曾几何时,一位熟悉的消防支队长感慨地告诉我:在老百姓的眼里,我们成了万金油,什么脏活、累活、危险的活、没有人愿意干的活,都来找我们。甚至连手机掉进马桶里,也打电话让我们帮助捞取。按理说,这不是我们该管的工作。但是,既然老百姓信任我们、有困难找到了我们,我们就要义不容辞地去干,“因为,为人民服好务是我们消队人的宗旨。”
言简意骇却踯地有声!
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公安消防官兵的卓越付出、英勇事迹,被俞来俞多的人所传诵、所感动!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以诗歌的形式写道 《致最可爱的人——勇敢的消防战士>:自然界中有一种昆虫,名叫飞蛾。它们义无反顾地扑向烈火,只为得到生命的升华。传说中有一种鸟,名叫凤凰。它们毫不畏惧地在焰火中飞舞,只为得到生命的永恒。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中有这样的一群年青人,他们奋不顾身地奔向熊熊大火。只为不辱他们光荣的称号,那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消防战士……我赞美您,可爱的消防战士,您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一片片美丽的花海。我歌颂您,勇敢的消防战士,奏出一曲曲铿镪有力的共和国赞歌;我祝福您,伟大的消防战士,您光辉的形象,必将勾勒出一副副气壮山河的绚丽图腾……
我常常在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诚如一位文友所描述: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赤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体验生活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否精彩,是否有意义,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有的人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总是梦想着自己能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和壮举,以便能留芳千古。孰不知平凡中蕴藏伟大,平淡中体现价值。你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与雷锋的助人为乐哪个更有价值?前者死得轰烈,后者去得淡然,你能说哪一个比另一个活得更有意义?
凤凰涅槃,生命闪烁,服务大众是平凡而伟大的事业。生长、生活、战斗在和平年代的消防战士们,他们为国家、人民的利益可以舍小家、抛小我,面对死神的威胁勇往直前、毫不退缩;面对金钱的诱惑从不轻言放弃选择的职业;面对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从不推脱、没有怨言……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高尚操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行文至此,让我们和最可爱的人——消防官兵们以这样的一段话共勉:生命因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而丰富了内涵;因有了风、霜、雨、雪的浸染而恢弘炫丽;因有了悲、喜、苦、乐才更赋有意义;因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奇妙重叠才显得无比灿烂与美好;因有了失败的磨砺才会有成功后的欣喜;因有了不断奋斗和攀登的历程,才会无悔年华,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精彩,体现人生自身的价值。
伏案静思,这些英勇无畏、无怨无悔的消防战士们,不正是这样一群可亲、可爱、可敬,让生命闪光大写的人吗?
辛苦我一个,酿蜜为民甜。衷心祈愿儿子和他的战友们,在人生单调的底色里,为人民增添一笔浓浓的色彩,用全部的智慧、热能继续谱写新时代最可爱人的辉煌华章。
(此文先后刊发于新华网、中工网、中国作家网等。 2016-11-04刊发于《中国消防》杂志,受到公安部消防局主要领导的肯定并亲自转发。截止下载时,尚有31020713条评论留言,与之共鸣。)
部分转载媒体和相关链接:
附:
其文也约,其情也美
——读梓涵《闪光的生命》
梦阳
是谁,让生命在烈焰里飞翔?是谁,让青春在激流中闪光?是谁,用最美的年华谱写出一曲没有音符的旋律?是谁,用最真的情感挥洒出一首没有韵脚的绝句?是他们呀,是的,就是他们,就是梓涵笔下感人肺腑的他们。那么,就让我们沿着梓涵的文字的河流漫溯一下,来看看这个别有风貌的群体吧——
她的文字甫一落笔,便以炽热赤诚的情感、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鲜明的博喻、心灵拷问的形式,先声夺人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让人不得佩服其开篇之美,诚如元人乔梦符所言:“作乐府亦有法:凤头……”可谓是“起”得高妙;起得“庄重”,“起句须庄重,峰势镇压含盖,得一篇体势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也就是在这样的起句里,让我们不经意间便被作家的才气打动,被作家的情思打动。自然,情感也一步步地随着她的文脉一点点地前行。
接下来的“承”也如元人范德玑在《诗格》中所言:“承要春容。”梓涵就是在这里笔锋那么轻轻一点,就揭开了谜底,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消防士兵”。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她是在用心谱写一曲无声的赞歌,来歌咏那些舍家为国的战士,歌咏那些以生命滋养生命的消防战士,歌咏那些能够为了人民而不惜赴汤涛火的消防战士,歌咏那些畅畅被人们忽视了的消防战士……而这也应了宋代郑思肖在《心史总后叙》所说的:“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果然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在她的笔下,那些看似寻常无奇的消防战士却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一句话不仅“转”了文章,与下文形成了巧妙的过渡,而且道出了其不同一般的视角——切入角度非常巧妙,而这也是一个优秀作家有别于一般写手的良好素养,唯此,才能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来。也正是这一“转”,作家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扫描了一个那个特殊群体的英雄群像:“大连7.16”“天津8.12”“北京10.11”等震惊中外的火灾里无不有他们的牺牲,也正是他们的牺牲,换取了更多人的生命,但是,也使得英雄们的家人付出了沉痛的牺牲:“幼小的娇子失去了父爱,新婚的妻子没有了夫君”,所以作家才感言:“那种锥心的撕裂剧痛,那种永存的哀伤凄鸣,那种有儿郎却从不能节庆团聚的深切忧思,没有过切肤之疼的人怎能会理解?会感怀?”是呀,“没有过切肤之疼的人怎能会理解”,往常人们总觉得消防战士又不在前线,有什么呀?其实,在作家的“扫描”里,我们才发现,原来,他们其实与前线士兵毫无二致,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战争毕竟不常有,而消防战士却时时刻刻都可能遇到险情。当然,作家的深切体验并不止于此,而是她有着一种真正的切肤体验——她的儿子就是其中的一员呀。由此不难看出,她是在“为情而造文” “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也正是这样,其文才“约而写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文中仅仅选取了“儿子”入伍、受训、过节日、探望等几组“镜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消防战士的生活情境、胸怀境界、人生追求,无言中,他们大写的人生便鲜活地矗立在了读者的心中。真正的是“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欧阳修《六一诗话》),虽有此境,却用语简约,几至一字不可增、一句不可删,悠悠然便达到了清人刘大櫆 在 《论文偶记》中所言的境界:“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然而,至此,作家仍然言犹未尽,继续荡开笔锋,写到了今人逐步对这一群体的理解、感恩以及他们自己的感慨,从而把这一群体展示的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然后再着以诗意的文字来展示“我”的感叹,展示“我”的礼赞之情,这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真实,毫无雕琢之痕,毕竟,作家本人也深知:“雕琢太甚,则伤其金。经营过深,则失其本。”(金•王若虚《滹南诗话》),至此,笔者也不尽感叹,试看今人文章,大多是“为文造情”(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无病呻吟,如此为文,“嘲风弄月,虽工何益?”(魏庆之《诗人玉屑·知道》)也许是那些写手们的本身的价值观使然吧,但作为一个作家,还是应该明白自身的使命的,要尊重文字,敬畏文字,明白“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叶适《题周子实所录》)。真的很感谢作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弯下腰来,深入到生活的最深处,体察到基层的一蹙一颦,观察到基层的一草一木,从而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聆听到民间的声音,否则,真的是写不出这样至情至性之文的。诚如名代文艺理论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中提出来的:“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什么是“童心”呢?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无疑,梓涵便是这样的“真人”,也正是这样,才无形中彰显了作家的胸襟怀抱,所以,清代文艺理论家 薛雪才在《一瓢诗话》中说:“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声一欬,一浑一洒,必有过人处,享不磨之名。”诚哉,斯言。今以梓涵的文章来看,古人诚不我欺也。
简介:
贺生达:(1973——)笔名梦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十月》《诗刊》《星星》等发表诗文600余篇(首),曾获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全国性奖。著有《中华经典精粹解读·资治通鉴》(2012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并由香港商务印书馆于2015年4月再版。现为首都师大语文报刊社副总编。